清末官制改革与清王朝的灭亡

清末官制改革与清王朝的灭亡

ID:1211033

大小:107.2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08

清末官制改革与清王朝的灭亡_第1页
清末官制改革与清王朝的灭亡_第2页
清末官制改革与清王朝的灭亡_第3页
资源描述:

《清末官制改革与清王朝的灭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23卷第3期忻州师范学院学报Vol.23No.32007年6月JOURNALOFXINZHOUTEACHERSUNIVERSITYJun.2007清末官制改革与清王朝的灭亡龚春英(泉州师范学院,福建泉州362000)摘要:清政府在其统治的最后十年里进行了官制改革。然而,科举选官制度的骤然停废,使许多举贡生监突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中;仿效资本主义三权分立原则所进行的中央官制改革,加剧了满汉矛盾;地方官制改革则扩大了地方和中央的离心力。清政府进行的官制改革不仅没有能够缓和社会矛盾,反而增加了社会动荡因素,最终导致其统治的灭亡。关键词:清末;官制改革;革命中图分类号:K252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491(2007)03-0041-03通常情况下,改革是统治者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基和入仕方式。但是,这三种方式都无一例外地增加了晚清统础、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1901-1911年,清政府也煞治败亡的砝码。费苦心地企图借助改革达到这一通常目的。然而,事与愿首先、科举选官制度废除后,学堂选官制度暂时取而代违,清末所进行的为期十年的改革并没有使清王朝长治久之,成为选官正途。清政府相应地颁布了奖励游学和各学堂安,反而将之送入坟墓。本文试图从官制改革的角度出发来奖励章程等措施。这样,归国留学生和高等学堂毕业生若获探究清王朝灭亡的原因,以求教于同

3、行。得学部奖励,就又可以跻身仕途。这无疑又燃起人们新的希1科举选官制度的废除,使许多举贡生监突然陷入了前所望,暂时平息了人们心里的怨气。因此,一时间,出国留学和未有的生存危机中,无形中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加重了投靠新式学堂成为热门。以法政学堂为例,它由于被看作官晚清统治败亡的砝码僚养成所而更加成为人们追逐的重点。面对这股强劲势头,科举制度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大约1300多年的选清政府不得不一再放宽对入学资格、办学条件的规定。私立官制度。到了清末,科举制度在运行中的弊端日益严重,已法政学堂和法政速成班迅速崛起,学生人数猛增。由于“毕经达到非停废不可的地步。1905年,清政府不

4、得不宣布:业人数逐渐增加,而官缺之增设有限”,仕途很快拥滞不堪,[3]“著即自丙午科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学生得官之后仍复置之闲散”,就读新式学堂毕业后仍[1]即停止。”找不到合适的职位。人们一时的满足不久就被再次的困窘毫无疑问,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件大好事,“不佞尝谓此所代替,社会上又一次出现了一大批对社会不满、仕途失意事乃各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的人群。[2]封建、开阡陌。”然而,其寿终正寝对于长期以来靠科举入其次、许多青年出国留学后,目睹了中西文化巨大的差仕为生的数十万举贡生监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科举制度异,他们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

5、。他们在国外接受了近代先的取消切断了传统教育与做官之间的链接,使他们顿时失去进知识的熏陶,逐渐感悟到造成中国如此落后的祸端就在于了人生的既定目标,而骤然陷入生存危机和对未来的极度恐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因此,出国留学就不再仅仅是当初所追慌之中。骚动和不安随之而来。求的功名利禄,而是逐渐发展成为救国图强。走向反清的道科举选官制度虽然停废了,但沉淀在人们脑海中“学而路便不可避免。当时许多读书人就是抱着“反清救国”的心优则仕”的观念依旧根深蒂固。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经历态而自费出国的,这一现象本身就“表明清王朝对他的臣民[4]了希望破灭的阵痛后,人们为生存发展计,不得不在狭小的失去了往日

6、的控制能力。”清政府本欲通过遣送留学生、社会空间中重新寻找新的突破口。出国留学、投考新式学堂奖励游学达到培育新政人才,巩固皇权的目的,到头来却为或干脆弃文从武,成为当时读书人新的、最主要的三种谋生自己培养了一大批王朝的掘墓人。收稿日期:2006-12-21作者简介:龚春英(1974-),女,江西崇仁人,泉州师院历史系讲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1994-2007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42忻州师范学院学报第23卷最后,走上参军入伍道路的

7、读书人也同样如此。在科举起汉族官僚的强烈不满,促使他们“由不满而失望,由失望[8]制度废除前的1901年,清政府就宣布停罢武科,从而使行伍而怨恨”,从而加大他们与满清王朝的离心力。入仕更为便捷。那些丧失生计、又没钱出国留学、不能入新如果说慈禧太后在位时,慑于她一贯的威望,这种矛盾式学堂的读书人便纷纷选择入军营。如新军第九镇征兵时,会隐而不化的话,那么,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投笔从戎者相当踊跃”,许多革命党人和热血青年如赵声、去世后,清政府已经完全丧失了能够有效驾驭时局、协调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