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失守马谡之过

街亭失守马谡之过

ID:12124395

大小:4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5

街亭失守马谡之过_第1页
街亭失守马谡之过_第2页
街亭失守马谡之过_第3页
资源描述:

《街亭失守马谡之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街亭失守马谡之过那么还有谁比马谡更适合呢?自先帝驾崩以来,幼常表现活跃,屡献战计战策,在南征和北伐中,多次出谋划策,贡献极大,但作为武将,却未有尺寸战功,因此十分急躁。从马谡跟随诸葛亮多年以来,孔明早就认为幼常是最适合的继承他的人选,而且第一次北伐蜀汉并不想也没有能力一次性消灭魏国,只是想以此增强实力,让马谡守街亭,当时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当时为数不多的人才都在重要岗位上,让马谡守街亭,孔明认为既可以守住街亭要地,又可以让马谡直接指挥军队,磨练马谡。而且,诸葛亮当时为了防止马谡骄傲自满,可能会犯错误,便派王平作为副将,监督马谡,可是谁能知道马谡会一意孤行呢?你是

2、诸葛亮会派谁去守街亭呢?早在孔明南征时,马谡就曾发表过高明的军事见解:"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这与诸葛亮的看法不谋而合.之后,马谡又向诸葛亮献离间计,结果离间计成功,司马懿被魏主削去兵权,可见,马谡也并非庸才,因此诸葛亮重用他,不是没有道理.而且诸葛亮深知马谡有"言过其实"的毛病,才又派素为谨慎的王平为辅佐,并再三叮嘱,要在道口安寨.作为主帅,他对失败也作了充分考虑,因此才派高翔,魏延作为接应.这些军事部署无不表现诸葛亮的深谋远虑.尽管街亭失守,但并不能把失守的责任归咎于诸葛亮,完全失于马谡的刚愎自用.如果马谡切实按照诸葛亮的部署

3、办事,司马懿必会按兵不动,谁能预言蜀兵必败,街亭必失呢?近日有不少人把失街亭的罪过归于诸葛亮,指责其用人不当,我有不同的意见:1、作为三军统帅,诸葛亮审时度势,作出守街亭的正确决策,而当时马谡屡立战功,又主动请缨,理当派他镇守街亭。至于马谡不听孔明将令,擅自变阵,这又能说是诸葛亮之过吗?2、有人认为,诸葛亮既然安插了许多援军,说明他自己也不放心马谡,为何还执意用他。我认为,诸葛亮安排高翔、魏延、赵云、邓芝等作策应,并非是不放心马谡,而是谨慎起见的做法。司马大军十五万,马谡军仅二万五千,诸葛亮是怕司马懿强攻,恐街亭有失,才安排援军的。这更显示出其用兵谨慎。之所以许

4、多读者会抓住失街亭一事指责诸葛亮用人不当,是因为《三国演义》将诸葛亮近乎神化,读者惯性地认为诸葛亮就应该料事如神,不该有任何想不到的地方。岂不知诸葛亮也是肉眼凡胎,他只是比常人更会观察、更懂用兵,安能未卜先知?战场上瞬息万变,哪有人能事事算到?第一种观点:街亭之败,马谡应负主要责任。马谡狂妄自大公然违令,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诸葛亮对马的缺点并非全无认识,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如马谡屯兵当道抵挡司马懿大军,战局会朝着有利于蜀方的方向发展。  马谡请战,立下军令状,以“乞斩全家”的担保来表明决心与信心。而在诸葛亮心中,马谡“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

5、。建“攻心计”令孟获就范,建“反间计”令司马懿下野,可见其人亦非无能之辈。诸葛亮完全有理由相信他。  诸葛亮复令魏延、高翔襄助防守街亭。作了这样的布置,街亭自然不致有失。只是马谡过于狂妄自大,麻痹轻敌才造成了街亭失守。马谡失聪,误扎了营盘;马谡失察、失谋、失随机应变,导致失了战略要地,失了性命,失了蜀方的大业;街亭的得失如此重要,守将的选择便成了关键问题。当诸葛亮询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时,参军马谡自告奋勇,应声而出。这时,作者特意安排了诸葛亮与马谡的一番对话。首先,诸葛亮强调街亭直接关系到北伐成败和蜀军安危,“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并指出街亭“守之极难”

6、。而马谡却满不在乎,说什么:“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其次,诸葛亮郑重提醒马谡:“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郃,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马谡却不把强敌放在眼里,声称:“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再次,诸葛亮以“军中无戏言”来告诫马谡,马谡却仍然头脑发胀,以“愿立军令状”来担保必胜。这番话,既表现了诸葛亮处事审慎、思虑周详的性格,又突出了马谡骄傲自大、轻敌疏狂的形象。由于马谡过去曾出过一些好主意,赢得了诸葛亮的器重,这次又自信必胜,诸葛亮便把镇守街亭的重任交给了他,并拨“平生谨慎”的王平相助,又谆谆叮嘱了三点:其一,“

7、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这是守卫街亭的基本部署。其二,“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这是防止部署错误的保险措施。其三,“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这是要求王平尽到辅佐匡救之责。这三点如果都能做到,守住街亭应该是做得到的。马谡、王平领兵去后,诸葛亮犹恐有失,又命高翔屯兵列柳城以为救援,命魏延驻扎街亭之后以为策应。这层层设防、前呼后应的布置,便是诸葛亮有关街亭之战的全部“节度”,进一步表现了他谨慎周密的性格。可叹的是,骄矜自用的马谡却完全违背了诸葛亮的“节度”。他一到街亭便讥笑诸葛亮“多心”,认为魏军不会来。接着,他又撇开诸葛亮“

8、下寨必当要道之处”的指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