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在伤寒学术史上的地位

胡希恕在伤寒学术史上的地位

ID:12133675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15

胡希恕在伤寒学术史上的地位_第1页
胡希恕在伤寒学术史上的地位_第2页
资源描述:

《胡希恕在伤寒学术史上的地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胡希恕在伤寒学术史上的地位来源:徐风瑞的日志考历代研究《伤寒论》的成绩与不足:宋之前将之当成方书,对其理论体系了解不足,且认为《伤寒论》是治疗外感热病的专书,这一极错误的认识直到清代才有所纠正;隋唐时的孙思邈再次编次了《伤寒论》,并首先提出“方证同条”,为日后方证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北宋校注了《伤寒论》是一大功绩,赵开美仿宋刻本至今仍是《伤寒论》最权威版本;成无已首注《伤寒论》,并系统论述二十三种腹证(然不受重视),之后的注家皆袭用《内经》注解大论,牵强附会,曲意穿凿,玄虚晦涩难解,将一部实用医典活活曲解成难懂、不实

2、用之书。且由于封建观念的影响,历代只重脉诊不重腹证。这些都是中国历代治《伤寒论》的特点及通病。  在日本,以吉益东洞为首的古方派,独立于《内经》之外,发展了《伤寒论》自身的体系,以方证相对、不尚思辨而尚实用、重视腹诊为特点,将经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而非单用于外感热病。应该看到,分清经方与医经的体系不同,是正确学习《伤寒杂病论》的第一步,不然一些概念会被误导,终身不得其门而入。在中国,从宋金之后,《伤寒杂病论》皆是《内经》的附庸,都要以经解论,要知道,作为一部经典,不可能要依靠《内经》、《难经》方能立足,它定有其自身

3、体系,从学术、行文、概念便知大大有别,有这方面,日本比我们做得好(我素对日本没有好印象,但在这方面却要肯定它)。  到明清,出现了方有执、徐大椿、尤在泾、柯琴,这种局面才有所改善,方有执敢于提出:《伤寒例》的学术思想与论中条文有根本不同;柯琴率先提出“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使经方用途大大扩展,对《伤寒论》认识大有突破,但乃离不开《内经》,似乎没有《内经》,《伤寒论》便不可自立于世;腹诊在清代也略有了发展,但乃重视不够。应该看到,虽有柯琴等人提倡,《伤寒论》是治疗

4、外感热病专书乃是主流观点,又由于明清温病学的发展,即便在外感热病治疗上,大都认为伤于寒邪才用伤寒法,余五邪皆用温病法。究其实,大家虽口头仍尊仲景为医圣,实际《伤寒论》已沦落到可有可无的地位。  后世后展了很多辩证方法,不是提倡以症状的客观事实为依据,而推崇玄学思辨,没完没了的诡辨,随意臆测病机,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中医的堕落。到了民国,有人要废除中医,不搞实用真要消亡了。在中医面临被废除的民国时期,激发了《伤寒论》的潜力,反而迎来了其研究的又一个高峰,当时伤寒派名家林立,多借鉴了日本的古方派观点,以实用派占了主流,如恽铁

5、樵、陆渊雷、余无言等,《伤寒论》的实用价值才进一步得到体现。  胡希恕正是在这个时候出现,在那个特殊时期,他充分了解《伤寒论》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的实用、高效。为了中医的生存,他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他既有师承,又博览群书、聪颖善悟,既办学育人又密切联系临床,既了解中国传统的伤寒学观点,又得到日本的古方派、巴甫洛夫学说的启发,提出了:1、《伊尹汤液经》是《伤寒论》原始蓝本、与《内经》的医经体系不同,《伤寒论》自有其独特体系。2、六经辨证的实质是八纲辨证:《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不是脏腑经络辨证,而是八纲辨证。3、强调厥阴不是伤寒

6、的最后阶段,而是太阴。4、经方辨证体系是六经八纲辨证与辨方证的统一。5、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6、经方辨证为病-证-方证三级结构。7、六经八纲是辨万病的总纲。8、古方(经方)能治今病9、可用排除法确认半表半里病。胡老在经方体系内来解释条文与经方,使经方独特而又朴素的概念及脉诊得到正确的解读与总结,使《伤寒论》自身朴素的辨治体系重现于世,使整部伤寒论亲切可读,使辨证论治的实质得以体现。既纠正了中国研究伤寒传统的错误观点,亦纠正了日本古方派不注重六经病机辨别的极大不足,为后人研究伤寒论指明了正确方向。解放后,中医在中西医结

7、合中迷失了自我,胡老虽苦苦坚守,奈何不为世人所重,胡老与陈慎吾前辈友善且学术思想相近,二人每相互促进,曾共同办学,皆为经方大师,但两个人命运不同:陈老水平高为人所知,但学术思想没有得到系统整理,我至今亦无缘购得其《伤寒论讲义》、《金匮释义》油印本;而胡老著作等身,我见过其所著《伤寒论讲义》、《金匮释义》、《温病条辨按》、《医案》、《伤寒约言录》(《金匮约言录》尚未见到,据说也是残卷)、《伤寒金匮方剂学》等手稿、笔记、油印本、书籍,且东直门医院保存有其最后一次讲课的录音(网上有种子可下)等,胡老自我要求甚高,文稿一再修

8、改,身前皆未出版。胡老一生,只在别人要求下发表一篇文章,足见其严谨与耿直。幸赖其弟子冯世纶、段志钧传承学术、保存整理文献至今,矢志未改,胡老的宝贵学术才能保存至今(张长恩前辈为胡老早期学生,学过胡老一些方证,了解胡老一些早期情况,也曾作了些工作,始杂乱而终偏离),其功极大,犹如王叔和之于张仲景。胡老的学术思想,较少经改动的,保存在《胡希恕讲伤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