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形胶质细胞在调节突触可塑性中作用

星形胶质细胞在调节突触可塑性中作用

ID:12136271

大小:3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5

星形胶质细胞在调节突触可塑性中作用_第1页
星形胶质细胞在调节突触可塑性中作用_第2页
星形胶质细胞在调节突触可塑性中作用_第3页
星形胶质细胞在调节突触可塑性中作用_第4页
星形胶质细胞在调节突触可塑性中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星形胶质细胞在调节突触可塑性中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星形胶质细胞在调节突触可塑性中作用【摘要】突触传递的可塑性被认为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其取决于不同的神经元突触前和突触后机制。然而,最近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涉及可塑性的第三个要素――突触周围的胶质细胞。传统观念一直认为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仅是被动的辅助角色,起支持和营养等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无论在中枢还是外周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都主动参与了信息的传递与整合,并通过其释放的神经胶质递质等直接影响突触的可塑性。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对AS在突触可塑性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关键词

2、】AS;突触可塑性;神经递质;突触传递在由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构成的神经系统中,胶质细胞数量占90%,其中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是体积最大,也是分布最为广泛的胶质细胞。过去认为AS主要是对神经元起支持和营养作用。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S在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活动、脑的发育和神经病理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重要结构。最新观点认为,AS与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共同构成三重突触(tripartitesynapses)结构,参与信号的传导和整合[2]。1

3、突触可塑性7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突触数目、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既包括突触传递效能的变化,又包括突触形态结构以及亚微结构的变化,来调节神经传导和神经分泌等[3]。根据作用时间,突触可塑性可分为短时效的和长时效的。根据接收条件刺激的突触前纤维与传递效应改变的突触之间的对应关系,可分为同突触型,即条件刺激和可塑性改变发生在同一条突触通路上;和异突触型,指条件刺激作用于传入神经,而可塑性改变发生在没有接受刺激的突触通路上[4]。2AS与突触可塑性AS与突触前、后神经元的位置关系密切,在神经系统内与

4、突触结构紧密相连。早在1997年,Barres等[5]就报道,胶质细胞可以促进突触间的联系。与胶质细胞共同生长的神经元突触的活跃程度是独自生长的神经元突触的10倍。后来,Barres实验室又发现,去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中的AS后,电生理记录反映突触的活性很小;将AS加入后,即使没有与胶质细胞接触,神经元对多种刺激的反应程度也比那些独自生长的高出7倍,且很少出现突触传递障碍。为解释上述现象,Mauch等[6]使用层析、2d电泳和质谱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AS在突触囊泡的释放和再循环过

5、程中也有重要作用。AS释放的载脂蛋白/7胆固醇被神经元内吞入胞内,使RGCs的自身突触(autapse)数目增加了8倍,量子含量(quantalcontent)增加了10倍。近年来,使用细胞培养、膜片钳记录、免疫荧光标记及免疫电镜、免疫蛋白印迹等多种技术进行的研究也揭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AS可直接控制神经元的突触数目和效能,这些结果提示AS可主动参与调控神经元的兴奋性及突触的可塑性[7]。3AS通过释放递质调节突触可塑性根据传统的观点,能否释放递质是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的一个根本区别。现已证实,胶质细胞也能释

6、放递质,包括谷氨酸、ATP、D-丝氨酸等。这些胶质细胞源性递质既可以作用于AS自身,也可以作用于神经元,调节突触传递和神经元活性[8]。3.1谷氨酸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AS能通过控制突触间隙谷氨酸的浓度来调节突触传递。其释放的谷氨酸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MDA受体,激活神经元[9];也可作用于突触前膜的NMDA受体,增加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还能激活中间神经元上的红藻氨酸受体(kainiterecepotor,KA),引起自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位频率增加[10];7此

7、外,谷氨酸还能活化不同类型的谷氨酸受体,特定调节海马中间神经元的抑制性突触传递[11]。3.2ATPATP对突触传递主要起抑制作用,这可以通过突触前、后两种机制实现。在海马,突触前膜释放的谷氨酸可作用位于AS膜表面的相应受体引起ATP释放,ATP在细胞外降解生成的腺嘌呤可激活突触前膜的嘌呤受体,抑制突触前神经元进一步释放神经递质[12]。此外,ATP能减少谷氨酸能神经元内Ca2+震荡的幅度和频率,从而抑制兴奋性突触传递[13]。通过这种方式,AS可抑制突触传递并为远隔部位的突触提供“交互通话”的方式。这样,

8、AS对突触活动的整合使整个突触网络内产生了广泛的协同效应[14]。3.3D-丝氨酸D-丝氨酸有助于在突触后神经元引发长时程增强(long-termpotentiation,LTP)。AS可通过释放D-丝氨酸的量来控制长时程突触可塑性。Yang等[15]发现,与AS共同培养的神经元可诱发出LTP;而在不含AS的条件培养液中,只能观察到正常的自发性和诱发性突触传递,但诱发不出LTP;如果向其中加入D-丝氨酸,则能够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