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口服降糖药处方研究

门诊口服降糖药处方研究

ID:12139798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5

门诊口服降糖药处方研究_第1页
门诊口服降糖药处方研究_第2页
门诊口服降糖药处方研究_第3页
门诊口服降糖药处方研究_第4页
门诊口服降糖药处方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门诊口服降糖药处方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门诊口服降糖药处方研究【摘要】目的调查门诊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含有口服降糖药的门诊处方500张,对口服降糖类药物的品种、数量及其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用口服降糖药物占38.6%,口服降糖药的联用率占61.4%,其中两联用药占45.2%,三联用药占14%,四联用药占2.2%。结论依据各类口服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同特点比较我院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是合理的。�【关键词】口服降糖药;处方;合理用药�作者单位:118300东港市中心医院药剂科1资料与方法�调取2009年1~12月本院门诊糖尿病患者的处方共500张,统计处方中年龄、性别,应用口服降糖药物的处方数、药

2、物种类、联用方式,计算处方中各种口服降糖药物单用、联用的使用率及各种药物的出现频率,对此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及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2结果�2.1一般情况6本次调查的处方中,患者年龄55~92岁,平均年龄为65.34岁。年龄在50~80岁之间是糖尿病的高发年龄。男性患者231名,女性患者269名,男女之比为1�∶�1.16。�2.2用药情况500张糖尿病患者门诊处方中,其中单用占38.6%。两联用药占45.2%,三联用药占14%,四联用药占2.2%;门诊口服降糖药处方中:①单用药居前3位的分别是:二甲双胍、格列喹酮、二甲双胍缓释片。②两联用药居前3位的分别是:双胍类+磺脲类、双胍类+格列

3、奈类、中成药+磺脲类。③三联用药处方70张,占14%。其中居前3位的分别是:双胍类+磺脲类+中成药23例,占4.6%;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21例,占4.2%;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中成药14例,占2.8%。④四联用药处方有11张,占2.2%。�2.3不合理用药有3张处方中出现了同一类型的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分别是:①二甲双胍和二甲双胍缓释片(同属双胍类)。②糖适平和达美康(同属磺脲类)。③格列吡嗪和糖适平(同属磺脲类)。�3讨论�糖尿病(DM)已成为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果将糖耐量异常统计在内,则我国现有DM患者约6000万左右,居世界第2位。我国现有的DM患者中9

4、5%为2型糖尿病(T�2DM),70%的T�62DM患者的体型是超重或肥胖。老年人、肥胖超重人群,已成为T�2DM的高发群体1]。在我国95%的T�2DM患者中,约15%在早期阶段通过饮食、运动和减轻体重等方法控制病情,而大多数需通过药物干预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如何根据药物的特点及患者自身状况更好地选择口服降糖药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个问题。�3.1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情况限定日剂量(DDD)是指为达到主要治疗目的而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是药品管理和统计分析的主要参考数据。用药频度(DDDs)主要用来反映用药动态及用药结构的变化,DDDs=药品消耗总量/该药的DDD值,DDDs越大,说明此种

5、药物的使用频率越高。二甲双胍的DDC很低,其DDDs位居首位,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这说明对于DM等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来说.在选择药品时价格仍是重要因素之一2]。目前,我院应用的α�糖苷酶抑制剂只有阿卡波糖,其可降低了餐后血糖的高峰,对易发生餐后低血糖的患者更为适宜。由于其DDC偏高而限制了临床使用。罗格列酮是胰岛索增敏剂,因价格原因,DDDs排名末位。其作用可改善2型DM胰岛素抵抗,没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对肥胖者效果更佳。无论单独、还是联合使用均可改善糖代谢,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其不良反应有水肿、贫血、体重增加,长期用药可逐渐缓解3

6、]。� 63.1.1T�2DM患者通过严格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仍不能使血糖控制在目标值之内时,就需要考虑应用口服降糖药。针对T�2DM自然病程中不同时期病理生理特点,采取不同药物的治疗策略以达到长期稳定控制血糖,可防止或延缓DM的慢性并发症。超重或肥胖的T�2DM患者的初始治疗可选择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而非肥胖的T�2DM患者的初始治疗可选择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或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格列奈类)。据文献报道4],磺酰脲类药物引起低血糖最多的是格列本脲,其次是格列齐特,格列本脲属长效磺脲类降糖药,降糖作用快而强,半衰期长,在体内的代谢降解速度及肾小球排出率

7、低是诱发低血糖的常见原因。�3.1.2联合用药6糖尿病病因复杂,病情多样,常伴发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等多种并发症。各类口服降糖药作用特点、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对于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应采取个体化给药。当单一药物治疗不能满意地控制血糖时,就需要联用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降糖药物,以发挥不同类型药物的优点,减少其不足之处,从而提高药物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能使血糖达标,还能相互抵消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单一用药至最大剂量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一般联用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