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禹锡诗歌的艺术个性

论刘禹锡诗歌的艺术个性

ID:12141437

大小:3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5

论刘禹锡诗歌的艺术个性_第1页
论刘禹锡诗歌的艺术个性_第2页
论刘禹锡诗歌的艺术个性_第3页
论刘禹锡诗歌的艺术个性_第4页
论刘禹锡诗歌的艺术个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刘禹锡诗歌的艺术个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刘禹锡诗歌的艺术个性在中唐诗歌新变背景中考察崔桂萍(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2摘要:在中唐诗歌新变背景中,刘禹锡诗歌的创变特色并非特别显著,其诗歌的艺术个性体现为继承唐诗传统的典雅、宛畅、优美、蕴藉的审美特征,在保留传统唐诗诗性特质的基础上,用审美的形式来表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个体生命的独特感受。他时唐诗传统审美特征的继承有创作主张、审美趣味、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原因。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正是思想和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独特的精神气质使他的诗歌独具内在气骨,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使其诗和其他标举“推正”的诗歌有了显著的区别,理性沉思和感性思维的结合使他的诗歌具有了独特的艺术品质。关键词:刘禹锡

2、;诗歌;艺术个性;新变中图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46(2006)02-23-05贞元以来的中唐后期诗坛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追求创变,“诗至贞元、长庆,古今一大变”(冯班《钝吟杂录》)。面对盛唐难以跨越的诗歌高峰,许多诗人从题材、语言、体式、意象等多方面人手开辟新的创作途径,努力在探求通变之道中确立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韩愈、孟郊、李贺、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等都是这场诗歌新变大潮中独具艺术个性的杰出诗人。对于刘禹锡诗歌的艺术个性,古人有许多精要评点,近代以来许多学者也对之进行了比较深人的研究,但将其置于中唐诗坛诗歌新变背景中进行考察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对于他的创变

3、成就,主要是从他的民歌体诗歌创作人手,研究他对诗歌体式的变革和完善以及对题材领域的拓展与发掘,较少从诗歌创作的整体面貌上对其诗歌创变特色进行深人论述。本文主要将他的诗歌放在中唐诗坛新变背景中,从创作的整体面貌上研究其诗歌创作的艺术个性。在中唐诗歌新变大潮中,刘禹锡诗歌的创变特征并非特别显著,尽管在民歌体诗歌创作上刘禹锡进行了有意识的探索、创新,但是就诗歌创作的整体面貌而言,刘诗无论是审美特质还是艺术形式,都不像元白、韩孟那样在新变的道路上走得很远。元白诗派一改盛唐诗歌的典雅神秀,“辞质而径”、“言直而近”(白居易《新乐府诗序》),世俗理浅,尽人诗章;韩孟诗派标新立异,艺术趣味与风格迥异寻常,“

4、窥奇摘海异,患韵激天鲸。肠胃绕万象,精神驱五兵”〔韩愈、孟郊《城南联句》),遣词造句,力求生新。无论是元白的通俗,还是韩孟的怪奇都具有明显的反审美的特征。因为从《诗经》到盛唐,诗歌的美学标格都以雅正为上,盛唐诗歌尤其具有两个重要的审美特质:一是讲究诗歌优美的词采韵律,二是讲求意境的创设,元白诗派语言平浅质拙、手法平实大众化,韩孟诗派尚古票律、语言生涩、意象怪奇、境界乖常,他们在多种质素上都背离了唐诗传统的审美特征。f1」刘禹锡诗歌却是审美化的,在语言、节律、意象、境界创设等多方面保持了盛唐到中唐前期诗歌典雅、宛畅、优美、蕴藉的基本审美特征:一、讲究词采韵律,典雅精工,稚畅宛转。刘禹锡主张“片言

5、可以明百意”,重视通过锤炼与润饰使诗歌的语言既精练又含蓄。他比较注重辞藻,善于融合典故驾驭词采,语言显得沉著、流丽、精确;善于以收稿日期:2006一O1一24作者简介:崔桂萍〔1972一〕,女,江苏淮安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生动的比喻表现独特感受,营造诗意,瞿蜕园在《刘禹锡集笺证》里就多处谈论到他设譬使事的高妙;lzl善于锤炼气势浑涵的诗句,如赠令狐楚的“天子族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平蔡州》中“汉家飞将夭上来,马篓一挥门洞开”既富有气势,又极其表现力。其语言典雅,回避平直浅露,对仗比较工稳,避免散文化,即使是表现通俗日常的生活内容和情感,也是用比较锤炼而富于才学的语言来表现,[3

6、]清人方东树“以文语叙俗情人妙者,刘宾客也”(《昭昧詹言》)即指出了其语言的锤炼功夫。这种锤炼的语言同盛唐诗歌自然的风韵虽有区别,但它追求的是锤炼之后复归自然,与中晚唐诗歌雕琢和多用生僻字眼很不一样,仍具有唐诗传统的自然流畅、风韵高华的特色。其诗用意于声律,五言律整韵谐,铿锵有致;七言雅畅宛转,部分诗歌融合民歌写法,韵律悠扬,极富音乐性。二、注重意境创设,情高境远,含蓄隽永。意境的创造一直是盛唐及中唐前期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但是中唐后期积极寻求新变的诗人,或过于追求写实、或对古体表现了浓厚的兴趣,越来越忽视了意境的创设。刘禹锡则非常重视诗歌意蕴深远而气韵生动的境界,《董氏武陵集序》中“境生于象

7、外”、“义得而言丧”就是从意境创设的角度来阐述诗歌的审美特质。其作诗以意为主,立意高远,含蓄隽永。善于构景以传达情思,《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以巧妙的构思比喻,将千里洞庭之景变成一件精妙绝伦的山水盆景,寥寥二十八字,却似有无穷境界掩映于中,不尽情思含蕴于内;善于调动艺术想象,以虚笔构造意境,虚实相生,《石头城》、《乌衣巷》等篇借六朝故都金陵表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