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教学不良倾向及应对策略

小学计算教学不良倾向及应对策略

ID:12142695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5

小学计算教学不良倾向及应对策略_第1页
小学计算教学不良倾向及应对策略_第2页
小学计算教学不良倾向及应对策略_第3页
小学计算教学不良倾向及应对策略_第4页
小学计算教学不良倾向及应对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计算教学不良倾向及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计算教学不良倾向及应对策略【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计算教学出现了很多偏差,本文试图从情境创设、算理和算法的统一等方面探析计算教学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力求有效的计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关键词】计算教学;问题;策略5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普遍重视计算教学,使得大多数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计算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把运算作为学生必须具有的数学技能之一,要求在教学中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同时把学生能否应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否应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计算、能否正确估计或验算计算的结果作为评价计算教学的着眼点。可以说,

2、《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计算教学的目标,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数学课程标准》同时还提出了要重视情境教学、鼓励和提倡算法多样化,追求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勿容置疑,这样的要求是正确的,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老师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从一个极端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计算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学生计算能力有下降的趋势。基于此,有必要对当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作出探析,并寻求积极的应对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问题探析1.情境的滥用。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了改变计算学习过去那种枯燥乏味的面貌,要联系学生感兴趣的事件或生活里的现实问题教学计算知识。课程教材在编排上

3、注意遵循“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体系。计算内容的引入和开展,与解决实际问题紧紧结合在一起。课堂上,教师大多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计算的需求,继而探究计算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把着力点落在了怎样创设生活情境上。由于情境的滥用,大量的时间被挤占,学生常常流连于情境之中,迟迟不能进入计算的学习核心,无法深入感悟算理、探究算法。其结果是,学生仅仅是关注了情境中的生活信息,使得情境失去了应有的效能,有的甚至是适得其反。52.口算边缘化。口算,不能借助任何工具,要仅凭记忆与思维直接算出结果。它是笔算、估算

4、和简便计算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了口算的学段要求,而教学现实是,由于笔算的可操作性,很多学生往往以笔代口,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为教师也是只关注学生的结果,而不关注过程,正所谓“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只要结果正确,就万事大吉,至于学生采用了什么方法(哪怕是笔算)就无所谓了。在功利思想的驱使下,有的老师在考试前甚至鼓励学生利用笔算代替口算:你可以在演算纸上笔算出结果,然后在试卷上直接写上答案就行了,反正人家也看不出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师生们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直接造成了口算的边缘化。3.估算的异化。估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也是

5、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方法。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的估算意识普遍淡薄,缺乏估算意识,而且多数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老师们也多习惯于在教学中遇到估算题时才进行相关教学,平时并不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甚至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反其道而行之,不是指导学生“估着算”,而是“算着估”,把估算等同于求近似值,偏离了估算教学的目标,致使估算异化,学生数感缺失。4.算理与算法的脱节。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应当重视的两个重要方面,算理是计算的理论依据,体现着计算过程的依据性和合理性,算法是计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体现着计算过程的规则和逻辑顺序,二者联系紧密,有机统一,不可或缺。当前教学中出现了算5理和算法

6、脱节的现象:有些老师虽然也重视对算理的理解,但在探究算法时却忽略了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跳过了算理理解和算法形成之间的缓冲地带,致使算法抽象和算理理解之间出现断痕,算法和算理成了各自独立的两部分,严重影响了算法的有效形成。二、应对策略1.创设“数学化”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中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其中有数学信息,也有生活信息等其他信息。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关注点从生活信息中及时转移到数学信息中来,实现教学情境的“数学化”:既要看到教学情境中的表面化的数学信息,还应注意发挥情境在算法建构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体会情境中蕴含着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向。如教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

7、时,教材安排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要用好这个问题情境,利用情境中的算法暗示来帮助学生建构算法:如根据每个小猴采了14个桃子,可以想到2个14相加是28;由情境图中每个小猴采的14个桃子分别装在两个筐中(其中一个筐10个桃子,另一个筐4个桃子)的提示,可以想到“2个10是20,2个4是8,合起来是28”,获得计算14×2的直接经验。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计算的过程,学生不仅知道了竖式应该怎样算,而且能够清晰理解计算步骤中每一步的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