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原理第三章31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第三章31

ID:12143692

大小:2.58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8-07-15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第三章31_第1页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第三章31_第2页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第三章31_第3页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第三章31_第4页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第三章31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第三章3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城市规划专业核心课程第三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现代城市理论渊源,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教学内容:3.1古代城市规划思想3.2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3.3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3.4当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和实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影响;难点:当代城市规划思想变革总课时:63.1古代城市规划思想3.1.1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周礼》、《商君书》、《管子》、《墨子》等1、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1)夏代(公元21世纪起)对“国土”进行全面的勘测,总体上,在居民点布局结构方面都尚

2、原始,但其天文学、水利学和居民点建设技术为以后中国城市建设规划思想的形成积累了物质基础。(2)商代。开始出现我国城市的雏形,例如商代早期建设的河南偃师商城,中期建设的位于今天郑州的商城和位于今天湖北的盘龙城以及今天位于安阳的殷墟等都城。商代盛行的迷信占卜、崇尚鬼神,直接影响了当时的城镇空间布局。(3)周代。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修建洛邑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城市规划事件。(4)春秋战国。《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其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

3、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战国时代。《周礼》的城市规划思想受到各方面挑战,向着多种城市规划布局模式发展,丰富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模式。例如:伍子胥的“相土尝水,象天法地”他主持建造了阖闾城。越国范蠡按照《孙子兵法》为国都规划选址。战国时代重要著作之一《管子》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的也是极为重要的著作,它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确立起来了,其影响极为深远。另一重要著作:《商君书》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

4、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阐述。其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的先例。战国时代形成了大小套城的都城布局模式。“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5)秦国。在城市规划思想上曾尝试进行统一,并发展了“相天法地”的理念,即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6)三国时期。魏王曹操公元213年营建的邺城规划布局中,采用了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邺城规划布局对以后的隋唐长安城的规划,以及对以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7)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建筑对城市规划布局产生影响。(8)隋唐时期。汲取了曹魏邺

5、城的经验并有所发展,隋唐长安除了城市空间规划的严谨外,还规划了建设的时序:先建城墙,后辟干道,再造居住区的坊里。(9)五代。周世宗柴荣在显德二年关于改建、扩建东京(汴梁)而发布的诏书是中国古代关于城市建设的一份杰出文件。(10)宋代。开封城的扩建按照周世宗的诏书,进行了有规划的城市扩建,为认识中国古代城市扩建问题研究提供了代表性案例。里坊制的废除,开放街巷制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重要的新发展。(11)元代。出现了历史上另一个全部按城市规划修建的都城-大都。很多方面体现《周礼.考工记》上记载的王城空间布局制度强调中轴线对称规划布局。2、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1)唐长安:主要特点

6、:中轴线对称格局,方格式路网,城市核心是皇城,三面为居住里坊所包围。(2)元大都和明清时代的北京城。主要特点: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3、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特点(1)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2)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3)严格有序的等级制度4、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1)《周礼》作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具影响一部著作,很早就提出了我国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这些理论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2)《管子》成书于战国时期,在很多方面对《周礼》进行了否定,在城市规划领域,《管子》主张从实际出发,不重形式,不拘一格。要“因天才,就地利”,不为宗法封

7、建与礼制制度所约束。所以,“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同时,在城市与山川环境因素的关系上,《管子》也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立政篇》)。这些理论对后世风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3)如果说《周礼.考工记》对中国政治性大城市的规划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的话,那么《管子》和“风水”理论在中小型城市的规划中发挥着更明显的影响力。3.1.2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