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芬合剂持续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

咪芬合剂持续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

ID:12148126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5

咪芬合剂持续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_第1页
咪芬合剂持续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_第2页
咪芬合剂持续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_第3页
咪芬合剂持续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_第4页
咪芬合剂持续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_第5页
资源描述:

《咪芬合剂持续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咪芬合剂持续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摘要】目的:探讨咪芬合剂持续输注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的临床实用效果。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切皮前Ⅰ、Ⅲ组以0.04mg/kg、Ⅱ组0.06mg/kg咪唑安定各加芬太尼1.0ug/kg静脉注射,Ⅲ组静注后继以咪唑安定0.04mg•kg-1•h-1+芬太尼0.2ug•kg-1•h-1持续静脉输注至缝皮时。记录给药前、给药后5、10、30、60分钟、缝皮时和手术结束时七时点的镇静程度评分(OAA/S)、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

2、术中不良反应。结果:Ⅱ组给药后5分钟和10分钟MAP和SpO2均有降低,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5分钟内3组OAA/S均在2-4分之间;Ⅰ、Ⅱ组分别在10分钟和30分钟后大于4分;Ⅲ组至缝皮时镇静呈平稳状态,OAA/S维持在3分左右,手术结束时大于4分。Ⅱ组5、10、30分钟三时点和Ⅲ组给药后至缝皮时各时点OAA/S值与Ⅰ组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Ⅱ组同时点比较,30分钟、60分钟、缝皮时三时点OAA/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芬合剂持续输注有效维持手术全程平稳的镇静状态,避免术中清醒,临床效果优于单次静

3、脉注射应用。7【关键词】咪唑安定;芬太尼;硬膜外麻醉;镇静【中图分类号】R61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045-02咪唑安定加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镇静起效快,镇静、遗忘效果强,优于传统应用的氟哌利多与哌替啶或芬太尼组成的氟哌、氟芬合剂[1,2],已成为局麻术中的主要辅助用药。其缺点是维持时间短,若需长时间维持一定的镇静深度须较大剂量或多次重复给药,循环和呼吸抑制等不良作用发生率随之增高。本研究观察以持续输注咪芬合剂的给药方式辅助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实用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预期手术时间超过60分钟的连续硬

4、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或下腹部择期手术病人60例,年龄18~60岁,体重50~72kg,ASAI~Ⅱ级,无长期服用镇静药物、无呼吸循环及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病史。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1.2麻醉方法病人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01mg/kg,入室后监测血压、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心电图(ECG),建立外周静脉通路。根据手术部位在第12胸椎至第4腰椎之间选择相应椎间隙穿刺置管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经鼻导管给氧3~47L/min。麻醉开始至给与辅助药物前,调节平衡液输入速度和输入量,以补充硬膜外麻醉后血管扩张引起的相对减少有效循环血容量,维持相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切皮前5

5、分钟缓慢静脉注射镇静辅助药:Ⅰ组咪唑安定(徐州恩华药业公司出品,批准文号(98)卫药准字x-154号)0.04mg/kg+芬太尼1.0ug/kg;Ⅱ组咪唑安定0.06mg/kg+芬太尼1.0ug/kg;Ⅲ组咪唑安定0.04mg/kg+芬太尼1.0ug/kg。Ⅲ组静注之后,继以咪唑安定0.04mg•kg-1•h-1+芬太尼0.2μg•kg-1•h-1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开始缝合皮肤时停止给药。1.3观测以改良警觉/镇静观察评分法(OAA/S)评估病人镇静程度和分值:Ⅴ级5分,对呼唤名字应答自如;Ⅳ级4分,对呼唤名字反应迟钝;Ⅲ级3

6、分,仅对大声呼唤名字有应答;Ⅱ级2分,对大声呼唤名字无应答,需摇头才有反应;I级1分,摇动头部无反应,需疼痛刺激才有应答反应。记录给药前和给药后5、10、30、60分钟、缝皮时和手术结束时的OAA/S评分及平均动脉压(MAP)、SpO2。观察术中不良反应,如舌根后坠、体动、烦躁、恶心呕吐等,并给予相应处理。1.4统计分析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作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结果给与辅助镇静药前,所有病例硬膜外麻醉效果确切,血动学平稳;所有

7、手术时间均超过60分钟,平均(89.7±19.8)分钟。三组病人年龄、体重、性别、ASA分级及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给药前三组病人MAP、SpO2、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Ⅲ组病人术中MAP和SpO2总体处于平稳状态,Ⅱ组在给药后5分钟和10分钟MAP和SpO2均有降低,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OAA/S评分:给药后5分钟内3组均在2-4分之间。Ⅰ组和Ⅱ组分别在给药后10分钟和30分钟后大于4分;Ⅲ组给药后至缝皮时均维持在3分左右,镇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