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防排烟方式比较

浅谈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防排烟方式比较

ID:12154276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5

浅谈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防排烟方式比较_第1页
浅谈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防排烟方式比较_第2页
浅谈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防排烟方式比较_第3页
浅谈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防排烟方式比较_第4页
浅谈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防排烟方式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防排烟方式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防排烟方式比较摘要:随着全国城市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建设在不断的扩大,城市人口也在不断的增长,因而建设用地显得越来越紧张,这就要求房屋建设要向高空发展,搞好高层房屋建设势在必行。同时,科研成果的广泛应用,给高层房屋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层建筑不是多层房屋的简单加层,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如高层建筑给人们在工作、生活、城市管理、交通运输、房屋结构形式以及防火、防烟等安全问题上,提出很多新的课题,其中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间与普通房屋的要求是绝然不同的,而且也是高层房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关键词:高层建筑;楼梯间;

2、防排烟方式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引言高层建筑层数多、房间多、使用人员多,由于这几多,给消防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和麻烦。一幢高层建筑,往往集中很多个不同的使用单位,因此功能复杂。各单位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不同的工作方式,不同的管理方式,加之防火知识缺乏,易燃易爆物品随意堆放,管理松懈,这将导致火灾的机会增多,火灾的危险程度加大。由于房屋层数大大地增加,高度远远超过目前救火车云梯所能达到的高度7,楼内交通路线长又复杂,疏散目标不明显等因素,一旦房屋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烟气快速扩散,造成救火工作困难,人员伤亡多、财产损失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

3、造成很大威胁,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是建筑设计所要研究的。1自然排烟自然排烟是利用可开启的外窗或利用阳台、凹廊排烟的方式。1.1自然排烟的优点其优点是构造简单、经济,不需要专门的排烟设备,火灾时不受电源中断的影响,平时还可兼做换气用。特别是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楼梯间可不设排烟设施。因此,这种方式多被大家广泛采用。1.2自然排烟的缺点(1)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排烟时,不利于防盗,特别是一些高层商业建筑和金融财政建筑,防盗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因素。(2)楼梯间前室必须靠外墙设计,否则难以实现。(3)受风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较大

4、,排烟效果不稳定,特别是低层区,火灾时如果开窗方向与风向相反,会造成向楼梯间或前室灌烟现象,严重影响人员的疏散。7(4)排烟窗的开启比较困难,火灾时如果考虑由人员手动开启每层的排烟窗是不现实的,必须设置远距离开窗装置。(5)此方式不适用于建筑高度超过50m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2机械防烟机械防烟是通过风机加压送风,使楼梯间和前室或合用前室保持正压,从而阻止烟气的侵入。2.1机械防烟的优点其优点是防烟效果好,而且可灵活布置,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为验证机械防烟的防烟效果,公安部四川消防科研所曾利用高层建筑火灾试验塔做过试验。左图为实验塔平面图:附表7实

5、验过程:一是只对楼梯间加压到40Pa,前室不加压。实验结果表明,当逃生者推开1号、2号门而3号门关闭时,门上方有少许微烟进入前室,但当逃生者继续前进又推开3号门时,前室内的少许微烟立即退出,无论从直接观察和化学成分取样分析结果看,前室内烟气均不能构成对逃生者的威胁,并且在2号、3号门开启的过程中,走廊内的烟气也很快退回起火房间。二是对无前室的楼梯间加压,试验前将3号门开启,使楼梯间与前室相通,变成一个扩大的封闭楼梯间。试验时关好2号门,从楼梯间送风口向“扩大了的楼梯间”送风加压到40Pa,当逃生者打开2号门时,烟气不仅不进入前室,而且向回退却,效果十分显著。三是对楼梯间

6、和前室同时加压。试验结果如表:附表实验结果表明,机械防烟不仅防烟效果显著,而且具有较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2.2机械防烟的缺点(1)设计计算比较复杂。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加压总风量要通过计算确定,由于影响压力送风量计算的因素较复杂,目前对送风量尚无统一的计算方法。从理论上讲,每个公式的产生与其对应的研究背景是各有自己的理由,而当用某一公式去解决某一实际工程设计时,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样就造成了即使同一条件的工程,因选择不同的计算公式,其结果差别也很大。另一方面,在加压送风量的设计计算中,由于某些计算公式缺乏系统的全面的介绍,特别是假设参数的选择

7、不当,也容易造成设计计算的错误。即使在同一条件下,因使用公式不同,其结果差别很大,上述原因使当前在加压送风量的设计计算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可变性。7(2)各部位的送风量要保证其压力差和余压值,其压力必须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即保证楼梯间大于前室、前室大于走廊,楼梯间和前室的余压值一般要求分别为50Pa和25Pa。(3)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4)设备复杂、投资高。除风机外,为保证送风压力的均衡不至于个别部位因压力过大造成人员开门困难,还要设置许多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