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枢纽大坝、溢洪道、输水涵管和坝后式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水库枢纽大坝、溢洪道、输水涵管和坝后式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ID:12154492

大小:414.39 KB

页数:82页

时间:2018-07-15

水库枢纽大坝、溢洪道、输水涵管和坝后式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水库枢纽大坝、溢洪道、输水涵管和坝后式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水库枢纽大坝、溢洪道、输水涵管和坝后式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水库枢纽大坝、溢洪道、输水涵管和坝后式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水库枢纽大坝、溢洪道、输水涵管和坝后式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库枢纽大坝、溢洪道、输水涵管和坝后式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概述1.1工程概况x水库位于x省x境内、x河水系x上,距x县城西75km处。水库控制承雨面积75km2,总库容1130万m3。工程由原郧阳地区水利局设计、x水电局组织施工,1969年8月动工兴建,1971年3月基本竣工。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x水库枢纽工程等级为Ⅲ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原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设计,相应设计洪水位692.25m;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相应校核洪水位693.25m。x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涵管和坝后式电

2、站等组成。大坝为粘土心墙坝,最大坝高42.7m,坝顶高程695.10m。上游坝坡设两级平台,平台宽度均为2.0m,坝坡自上而下依次为1:2.5,1:2.75,1:3.0;下游坝坡设三级平台,平台宽度分别为1.6m、2.0m、2.0m,坝坡自上而下依次为1:2.0,1:2.22,1:2.24,1:1.5。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为无闸控制的开敞式。溢洪道基础岩体为辉绿岩,属侵入岩体,较破碎,进口15m长为风化土覆盖层,覆盖层厚约3.0m,未衬砌,溢流堰为驼峰堰,堰顶高程689.65m,堰宽为65m,出口段宽

3、60.00m,钢筋混凝土衬砌,出口采用挑流消能。输水涵管进口底板高程为667.70m,为钢筋混凝土圆形坝下埋管,内径∮1.3m,壁厚0.4~0.5m,全长127.9m,纵坡1/200。出口修建有坝后式电站一座,装机容量为75kw。1.2流域概况x水库坝址在化龙堰镇的庄房村,距县城约26.0km。x发源于羊子山,自北向南于化龙堰镇附近汇入x河,流域面积100.7km2。干流长31.7km.河流流经地区,地貌主要为构造剥蚀,中山、低山区山脉多呈长条状,切割较深。土壤为冲积砂壤土和黄土,土层浅,流域水土流失

4、较严重,多年平均侵蚀模数约410t/km2,是一条多沙河流。1.3水文气象坝址区地下水主要分为孔隙潜水和孔隙裂隙水。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季节性的补给,其地表水主要为x水库水。排泄方式为蒸发和向地表水体以及河谷低洼处排泄。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晋宁期侵入岩体中,含水量受裂隙发育程度和岩石风化程度控制,一般含水量较少,水力联系差。坝址区岩体的透水性的强弱与其岩体的结构面发育程度以及岩体风化程度有较大的关系,根据钻孔压水试验资料,将坝址区岩体透水性,按其透水率(q)的大小

5、分为如下四个透水带。坝址区岩体的透水性,通过压水试验成果分析 有如下特点:岩体的透水性随岩石风华 程度的减弱而减小。岩体的透水性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岩体的透水性与裂隙发育程度密切相关,裂隙越发育,透水性越大,反之则越小。两岸山坡岩体的透水性大于河床中间岩体的透水性。1.4工程地质坝址区位于x下游,距化龙堰镇5km左右的河谷中。坝址两侧山体北高南低。右岸山顶高程为1000m左右。左岸山体为一小山包,其高程为695m。相对高差为300m。河谷宽30――50m左右,两岸山体呈不对称的“v”字型,河流流向一般为

6、由北向南,但在坝址处转折为由东向西。坝址两侧山体基岩部分裸露,部分被第四系残坡积物所覆盖,在坝址下游有较开阔的平地,多为农田。坝址区出露岩性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物、冲积物以及晋宁期侵入岩辉绿岩。据历史记载,本区发生过多次地震,并且受青峰断裂及竹山断裂的控制,地震作近东西向往返,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a=0.1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t=0.35s。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1.5施工条件坝址区附近虽然有基岩出露,但通过现场勘察,其岩石质量较差,岩

7、石一般较为风化,且无开采条件,因此,坝址区附近岩石不能作为大坝除险加固的块石料和人工骨料的料源;其块石料和人工骨料刚需要从外地购买。据介绍,在位于水库22km处的化龙堰镇作峪村有一个较大的采石场,该采石场的岩石主要为灰岩,其岩石质量优良,储量远大于工程所需的用量;另外该采石场的交通方便,直通305省道;因此,该采石场可作为工程所需的块石料场。大坝除险加固需要少量心墙粘土料和坝壳代料。在坝址右岸山坡上分布有第四系残坡积物的粉质粘土夹碎石和风化碎屑;因此,右岸山坡可以作为心墙粘土料料场。通过对该料场取土样

8、进行击实试验,其作为心墙粘土料的粉质粘土的最大干密度为1.70g/cm3,最优含水量为19.80%,塑性指数为16,土的渗透系数为K=3.01×10-6cm/s。根据现场勘查,该料场距坝址较近,交通方便,厚度一般大于2.0m,储量大于5000m3,能满足大坝设计要求。至于坝壳代料土可以利用右岸山坡上的强风化岩石以及少量的粉质粘土夹碎石等。2、施工总平面布置2.1布置条件和布置原则2.1.1布置条件本工程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项目较多,施工场地可以满足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