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双阳煤矿矿井通风设计

双鸭山市双阳煤矿矿井通风设计

ID:12172428

大小:11.93 MB

页数:106页

时间:2018-07-16

双鸭山市双阳煤矿矿井通风设计_第1页
双鸭山市双阳煤矿矿井通风设计_第2页
双鸭山市双阳煤矿矿井通风设计_第3页
双鸭山市双阳煤矿矿井通风设计_第4页
双鸭山市双阳煤矿矿井通风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双鸭山市双阳煤矿矿井通风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矿区安全概况井田地质特征矿区概况1.1.1交通位置双阳煤矿位于双鸭山市的东南部,距双鸭山市75㎞,行政区划隶属于双鸭山市宝山区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31°45ˊ00″,北纬46°31ˊ15″。东西长8㎞,南北宽3.5㎞,勘探面积28㎞2。西部与七星矿相邻距5㎞,北部距新安矿13㎞,距红星隆汽车站27㎞,距双鸭山火车站65㎞,经福利屯,佳木斯通往全国各地。交通四通八达,西北方向,有双鸭山矿业集团内部矿区铁路经新安煤矿到红兴隆同国铁福前线接轨。西南方向有矿业集团内部矿区铁路经七星矿、四方台矿到双鸭山站同国铁绥佳线接轨。公路北通集贤到饶河的高等级公路,南通往双阳到双鸭山市区的高等公路,交通较为方便

2、,见交通位置示意图,图1-1。双阳矿交通位置示意图图1-11.1.2地形地势本井田处于三江平原的西南部,属高河漫滩,地势低平,地面标高+66~+68m,井田东部有双山子,标高+154.7m,西依索利岗山,标高+207.9m,南邻完达山北髡,北面广阔平坦。1.1.3河流、湖泊、沼泽的分布范围,河流的最高洪水位75在井田西北部一公里外有自西向东流的七星河(51)年8月23日观测最大流量为596m3/s,七星河往西北部,东流至挠力河汇合后注入乌苏里江。七星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含水层增厚,地面水通过人工沟渠汇流七星河,冬季断流干枯,当地最高洪水位标高为100.20公尺。1.1.4气象与地震情况本区的气

3、象资料来源于向阳区地质勘探精查报告。该区属于大陆性气候,湿差变化较大,历年最低温度达到零下39℃,历年最高温度达到零上38℃。该区雨季为七、八、九三个月份,年平均降雨量为452~737mm。最大降雨量为737mm。本区从本年十一月份结冻到次年四月解冻。最大结冻深度为2.0m左右,平均积雪为100mm。该区内的全年最大频率的风向定西北风,最大风速为25m/s。本区地震强度为6级。1.1.5矿区经济概况、工业、农业等情况本区95%以上的面积为已耕地,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大豆占35%,耕地70%以上属于十八困辖区,除少数自留田地外,全部机械化作业,区内不足30%的耕地原宝清县七星泡镇所辖,以旧

4、新耕作为主,区内现有农业人口近2500人,劳动力近800人,其中男劳动力占57%。1.1.6水源及电源矿内供水水源在本区西北部,大脑袋山打一对供水井,水量丰富,水位在1.5m左右,该区内用水量为350m3/日,为确保要求在两眼水井中安装两台深水泵,选用125/60×8型深水泵流量为160m3/时,扬程为108m,完全可以满足矿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本区的电源由七星矿和新安矿双路入66W高压输电线以三角形和机矿变电矸接线。1.2地质特征1.2.1地质构造一、地层:75双阳矿井田位于双鸭山煤田的东部,双阳煤矿地层层序由老至新为太古界麻山群、中生界白垩系鸡西群、新生界第四系。由老至新简述如下:太古

5、界麻山群(Pt):零星出露于含煤盆地边缘,被元古代晚期黑云母片麻状花岗岩和巨粒状花岗岩所贯穿,呈捕虏状态,组成上覆煤系的基盘。该岩组属浅海相陆源碎屑--碳酸岩建造,混合岩化普遍强烈,主要由白云母钠长片岩,矽线石黑云母片麻岩,绿泥石角闪片岩,白云母石英片岩,石墨片岩,白云质含石墨大理岩和白云质大理岩等岩石组成,厚度不详。白垩系鸡西群城子河组(K1ch):该组不整合于中~下太古界麻山群之上,由一套陆相碎屑含煤建造和海陆交互相地层组成,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沉积厚度540~965m。据岩相特征,岩性组合和煤层富集程度,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含煤岩段,分别称上含煤段、中含煤段和下含煤段。下含煤段:该段仅

6、发育于14勘探线以东地区。主要由河床相灰白色长石、石英质粗砂岩,含粒砂岩夹薄层河漫滩相细砂岩、粉砂岩和沼泽相的泥质岩石组成。岩石类型交替频繁,沉积旋迥不完整,组成岩石颗粒粗,分选极差。煤层全区可采2层,局部可采2层,煤层变化相对变化较大,结构复杂,煤质差。底部为花岗质和古老变质岩系成分的砾质砂岩和含砾砂岩,一般无层理,属古风化壳产物。在中上部具数层富含黄铁矿结核和海相瓣鳃类动物化石的黑色泥岩,局部夹薄层瓣鳃类壳相灰岩。中含煤段:为主要含煤层段,由灰白色中、细砂岩,深灰色粉砂岩和薄层泥质岩、煤层组成。夹数层凝灰岩,含煤35层,全区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共计11层,其它煤层为0.5m以下薄煤。煤厚及

7、间距较稳定,煤层结构较简单,分两个煤层群富集。岩石分选较好,层理发育,次级旋迥较完整,但分旋迥厚度小。宏观全段自上而下,岩性由细变粗。75上含煤段:与上覆地层穆棱组呈整合结触。主要由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灰白色厚层状中砂岩和粉、细砂岩互层夹薄煤组成。含薄煤4~7层,未见可采煤层。组成岩相河床相则少见,次级旋迥较不完整且分旋迥厚度大。岩石颗粒粗,滚圆分选均好,层凝灰质岩石少见。白垩系鸡西群穆棱组(K1m):分布于F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