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文断句专题解读(答案+解析+译文)

2011届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文断句专题解读(答案+解析+译文)

ID:12173233

大小:78.5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6

2011届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文断句专题解读(答案+解析+译文)_第1页
2011届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文断句专题解读(答案+解析+译文)_第2页
2011届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文断句专题解读(答案+解析+译文)_第3页
2011届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文断句专题解读(答案+解析+译文)_第4页
2011届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文断句专题解读(答案+解析+译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届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文断句专题解读(答案+解析+译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全国各地高考文言文文断句翻译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2006年福建高考卷)【原文】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注】①桀:夏桀,暴君。(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2分)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参考答案】(1)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

2、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①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4分)②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4分)【参考译文】(2)①现在侍奉国君的人说:“我能替国君开辟疆土,充实府库。”②君王不向往王道,不追求仁政,(侍奉国君的人)却谋求使国君富有,这是让夏桀一样的暴君富有阿。【文段翻译】孟子说;“如今服事国君的人都说:‘我能为国君开拓土地,充实府库。’如今所说的好臣于,正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人。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却去想法让他富有,这等于是去让夏桀富有。

3、又说,‘我能够替国君邀约盟国,每战一定胜利。’如今所说的好臣子,正是古代所说的残害百姓的人。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却去想法让他武力强大,这等于是去帮助夏桀从当今这样的道路走下去,不改变当今的风俗习气,即便把整个天下给他,也是一天都坐不稳的。”(2006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选文】(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第13页共13页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取材于《资治通

4、鉴·周纪五》)【参考答案】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说了赵国与齐、楚的利害关系,再加上我们非常熟悉的“唇亡齿寒”的成语,所以,难度较小。【参考答案】(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评分标准】①//为必断处,对7处得5分,对6处得4分,对5处得3分,对

5、4处得2分,对3处得1分,对1-2处不得分。②/为可断可不断,此处断句不得分,亦不减分。③“救赵”后断句,“却秦师”后也必须断句,反之亦然,否则减1分。④错误的断句,错一处减1分,减完为5分为止。【参考译文一】(赵国被秦国围困)齐国、楚国去解救赵国。赵国人粮食匮乏,向齐国请求救助,齐王不答应。周子说:“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是强有力的屏障。犹如牙齿有嘴唇,如果嘴唇没有了,那么牙齿会感到凉的。如果现在赵国灭亡了,马上祸患就会危及到齐国和楚国。况且,救赵国,会显示我们高尚的节义;击退秦国的军队,可以张显我们的名声。不做这些而吝惜粮食,这不是为国家的长远考虑啊。”【参考

6、译文二/断句部分】对齐国和楚国来说,赵国是抵御秦国入侵的屏障,就像是嘴唇对牙齿那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今天秦国灭亡赵国,将来祸患势必降临到齐国和楚国了。况且,救助赵国是一件高尚的义举;打败秦国的军队,又能显扬赵国的威名。现在您不致力于这样的事件,而吝惜自己的粮食,这样来制定国家策略,就是错误的。【试题简析】断句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文言语感和对文意的大致的了解。这次的断句题,考察的内容涉及了考生非常熟悉的成语“唇亡齿寒”,文段浅显,((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背景的交代浅显易懂。再结合“唇亡齿寒”第13页共13页北京师范大学万

7、宁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的理解。同时结合了同学平时课内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的积累,其中,一些关键的词语的义项,如“夫”“亡”“患”“却”“务”“爱”“计”“过”在课文中都有出现,在此基础上,理解文段的主要内容不是难事,符合“诵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考察的文言知识点主要是判断句式和句式在结构上的对应关系,其中判断句如: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等。均有明显的判断词存在,降低了学生理解与断句上的难度。而句式的对应关系如:“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今日”“明日”对应明确。“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救赵”“却秦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