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下送行教案 (2)

苏教版语文九下送行教案 (2)

ID:12173632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6

苏教版语文九下送行教案 (2)_第1页
苏教版语文九下送行教案 (2)_第2页
苏教版语文九下送行教案 (2)_第3页
苏教版语文九下送行教案 (2)_第4页
苏教版语文九下送行教案 (2)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九下送行教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送行内容简析《送行》幽默风趣,通过对繁文缛节的厌倦,表达了对真情的渴望。不只单纯地为幽默而风趣。含蓄地通过对勒罗受雇扮演“送行者”情节,表达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真情实感的观点。创意说明本文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难点在于文章主题的理解上。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着重从勒罗的语言和神态上加以仔细的体会分析,并引导学生把两种不同的送行南面加以比较,从而去把握文章的主题。最好能从我国古代送别诗的体会中进行对照,以加深对作者的情感领悟。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文中出现的“不谙世故、凄怆、邂逅”等生字词。2、讨论理解文中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

2、问题,体会散文所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的问题。3、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训练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过程与方法采用活动法,引领学生通过文中两种“送行”场面的比较探究,领悟作者的思想,体会文章的意趣。并能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试着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善于从世间百态中发现美好有趣事物的心态。活动时间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激情·导入1“送别”是文学中的一大主题,古今中外的诗词歌赋中,你还记得几首写“送别”的诗词吗?回忆、背诵2中国古代一些文人雅士,

3、最兴吟诗作别,折柳相赠,以寄依依惜别之情。今人送别,也会叮咛祝福,相依缓行,不肯留步。这一切都是人之常情,也许你并不觉得这其中有什么值得玩味或思考的意义。可英国漫画家、作家马克斯•比尔博姆却用漫画眼光将送行活动中的“尴尬”和“精彩”这两种决然不同的境界写得精妙传神,让人深受感动和启发。聆听、感悟初读·1首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注释①,谁能说你从注释①中搜集到了哪些有关作者的信息?齐读、交流感知名:马克斯·比尔博姆地:英国作者时:十九世纪评:漫画家、作家作:《马克斯·比尔博姆文集》2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全文,边读边完成下列任务:①

4、圈划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结合上下文思考其意思。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文中都写了哪些人的送别?有什么不同?③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并向大家提出来,我们共同来讨论。阅读、勾画、讨论、交流3学习生字①不谙(ān)世故:不熟悉人情世故。②凄怆(chuàng):凄凉,悲伤。③邂(xiè)逅(hòu):偶然遇见久别的亲人、朋友。④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可理解。⑤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表情上。交流、讨论4古人说“疑为学之始”。说的是,读书要善于发现,善于发问,善于独立思考;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正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也是

5、真正的独立学习的开始。同学通过阅读本文,产生了什么疑问,发现了什么问题?请向全班同学提出来,我们共同来讨论解决。交流5挑生分段朗读课文,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把同学提出的问题分类,交给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启发、点拨,引导学生从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中寻找依据,解决问题)朗读、讨论、明确第二课时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精读·理解1散文的题目《送行》,围绕题目,全文都写了谁的送行?送别的对象分别是谁?(我们送行起身前往美国的朋友,勒罗送行来英国旅行不相认识的美国小姐)讨论、交流2这两种送行,在送别目的、送行场面、送行效果等方面分别

6、有什么不同?送行违反人之常情却有良好效果讨论、交流、明确有良好愿望却事与愿违局促不安我们送行远行的朋友说多余的话(真情)强作欢颜感人的表情勒罗送行陌生的小姐给予最好的忠告(受雇)热切地说品读·探究1我的朋友即将起身前往美国,作为朋友,我们心中都充满了恋恋不舍的情感,可是在车站给他送行时,为什么显得那么拘谨、尴尬、局促不安,只好强作欢颜,说可有可无的多余的话?讨论、交流2勒罗给见面不到半小时的来英国旅行的美国小姐送行,却显得大方、自然、真诚、神采奕奕,临别赠言从他口中一泻而出,同学们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讨论、交流3对于勒罗在给

7、美国小姐送行过程中的表现,同学们是怎样评价的?勒罗的眼泪是不是他真实感情的流露?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的看法,并说明的理由。(这是开放性的问题问,只要学生的意见观点能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老师都要加以肯定。当学生思路堵塞时,老师可从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中引导学生。)【参考观点举例】①勒罗的眼泪是他真实感情的流露。首先,从课文中描写他送行时行动的语句“热切地说着什么”“他眼里深挚的慈爱实在动人”“临别赠言从他口中一泻而出”当列车就要开时“双手仍紧抓那个年轻的美国人”“又冲上前去,小声地最后再叮咛几句”“我发现他确实泪水盈盈”可以看

8、出这他真实感情的流露,因为言为心声,外在行为是感情的自然表露。其次,从联系生活实际中我们也强以这么认为,人是最富有同情心。从散文提供的情节中,我们知道,美国小姐是一个人到英国旅行的,在英国没有亲人、朋友,勒罗看到美国小姐形只孤单,在英国不相认识任何人,想到她在漫漫的旅途中,将孤独寂寞,于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