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口技》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口技》教案(语文版)

ID:12173907

大小:37.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6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口技》教案(语文版)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口技》教案(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口技》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背诵全文。  (2)学会正面与侧面烘托的写法  (3)能理解本文条理清晰的结构,首尾照应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借助课下注释理解文意  (2)学生合作交流质疑问难,教师点拨,提高翻译能力。  (3)通过演读,体会具体生动的侧面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感悟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2)理解清晰明了的

2、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品味具体生动的描写,把视觉文字转化为听觉并加以想象场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录制洛桑学艺的录音带或其他的口技录音  学生准备:查阅口技的相关资料,交流预习中的问题  教学方法  质疑法,演读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第一课时  (一)“表演”激趣,导入新课  请学生概括什么叫口技?你能表演一段吗?这节课看听清代作家林嗣环写的〈〈口技〉〉,你一定会有身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二)整体感知,理解内容,读顺文字  (1)教师朗诵

3、《口技》,对“少顷”“许许”等多音异读的字,有意读错。引起学生的注意。  (2)学生齐读——个读——分段读。生生评价,教师纠正读音。  2读通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在小组内口头交流翻译。  (2)质疑问难。生生,师生交流难词难句。  (3)以“读《口技》我仿佛听到或看到——”的句式说话。  (4)齐读全文  3自读探究:  (1)口技人表演的故事有哪几个场面?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2)你通过哪些词语判断了解情节发展的?  (3)师生对话,教师点拨。  (4)教师出示表格,学生对照找出三个场景的相关内容,在书中圈点勾划。并

4、分析声音的特点  场景      声音种类    声音特点    作者议论     听众反应  梦中惊醒  远近、      外内小大、分合 渐入梦乡大小、密疏 火起百象少多、简杂(5)教师小结  声音由小——大——小——大,由简单到复杂。一张嘴能模拟这样的千态百象,真让人难以置信。技艺真正的高超。  (三)教师引导课堂总结收获。  (四)课下作业布置  (1)读顺全文,翻译全文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作业交流检查  (二)品味语言,深入理解  (1)教师引读:口技表演可谓精彩,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是——“善”,你认为在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5、  (2)师生交流明确:表演的精彩在声音的反复变化、多而杂上、人物的众多、道具的简单、观众的反应。  (3)演读三个场景中的描写观众反应的句子,用心体会动作神态描写的内涵和意味,以及所表达的作用。  (明确:“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此句中观众的笑貌心理动作跃然纸上。他们心领神会,深深折服,暗暗叫好,完全沉浸其中。“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这一句细致地表现宾客由紧张到放松的渐变过程,这时观众已忘了自我,心随故事而动。融进表演而身临其境。“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此句宾客的惊慌失措,惟恐祸及其身

6、的神态栩栩如生。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最高境界。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充分表现口技表演的巨大吸引力,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三)合作探究  (1)课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首尾都写了表演的道具,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3)生生交流,教师点拨:第一句是全文的统领句,交代口技表演的技艺高。全文的内容围绕“善”字写的。两次写道具,首尾呼应,首段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铺垫,结尾强调道具简单,说明口技表演的技艺高超,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4)师引导小结,让学生说从文中

7、学到的写法:清晰明了的结构。侧面烘托的艺术效果。  (四)拓展迁移,提升审美情趣  (1)你还知道哪种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说给同学听。  (2)师:罗曼。罗兰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美,还要积极地创造美,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  (3)用正侧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一个场景或者其它民间艺术。  板书设计(略)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最后两段)  1.注音。中间()曳()屋  2.翻译下列句子: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暴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8、。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本文运用了正确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描写。宾客们“几欲选走”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