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料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袋料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ID:12176190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6

袋料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袋料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袋料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袋料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袋料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黑木耳是我国名贵的土特产品和传统的出口产品,也是我国主要人工栽培食用菌之一,产量和质量均占世界首位。我国能产黑木耳的产区分布很广,由于它生产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深受广大菇民的欢迎。以袋料栽培为例,55×15cm的袋一般每袋成本0.6―0.7元,头一年生产加设备投资每袋1元左右,可产干木耳75克左右,以每公斤50元计算,每袋可获2元以上纯利。一亩地可堆放1万袋,采收后不影响种稻和其它作物。有水源灌溉条件的地方一年可种植两次,一亩地可获利4万元。但是,袋栽黑木耳其菌丝生长较弱,抗霉菌能力差,在栽培过程中易遭霉菌的污染,且不耐高温,因

2、而其生产受到很大的制约。我们根据黑木耳的这一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多年的试验研究,掌握了一套适宜本地栽培的袋栽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将有关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黑木耳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1.1温度黑木耳属中高温型,发菌和出耳温度约在20―28℃较为适宜,发菌最适温度25―28℃,超过32℃发菌受制约,低于20℃发菌缓慢。  1.2湿度菌丝培养阶段,环境湿度50%―70%即可,出耳时要求环境湿度达80%以上,培养料的湿度要偏大,以便后期出耳时水分充足,一般应达到65%左右,可凭手感测定,用手攥紧培养料,当指缝间出现水珠而不滴下即可。  1.3空气黑木耳

3、属好气型真菌,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时需要有充足的氧气,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菌丝不易恢复和生长。  1.4光照发菌时不需要光线,在微光中培养菌棒。当菌丝发好要出耳时需要强光刺激、引导出耳。  1.5PH值黑木耳菌丝生长适宜的PH为6―6.5,一般拌料时应使PH值达到8左右,经过灭菌后PH值自然降到6―6.5。  2栽培季节  袋料黑木耳的栽培季节有秋季和冬季。冬栽的栽培季节一般安排在10月下旬至11月底制棒;秋栽的栽培季节应安排在8月底至9月初或夏季室内最高气温低于30℃时开始制棒。以日平均气温20℃时向前推60―70天为准,迟制袋会影响产量。  3培养料的选用

4、  选用无油脂的阔叶树木木屑、玉米芯、棉子壳(必须是没发霉的新料),麦麸、米糠、石膏粉、红糖、生石灰等为培养料。  4常用的几种配方  (1)杂木屑81.5%、麸皮10%、玉米粉5%、黄豆粉2%、生石灰粉0.5%、石膏粉1%:  (2)杂木屑81.5%、麸皮15%、黄豆粉2%、生石灰粉0.5%、石膏粉1%,有条件者可加20%―30%棉子壳;  (3)杂木屑70%、棉子壳17%、麸皮10%、红糖1%、石膏1.5%、生石灰粉0.5%;  (4)杂木屑80%、麸皮8%、米糠10%、红糖1%、石膏粉1%。  (5)杂木屑80%、麸皮7.5%、笼糠7.5%、米皮糠3%

5、、红糖1%,石膏粉1%。  以上配方料与水的比例为1:1―2。  5拌料与装袋  拌料有三个要求,一要均匀(一般干拌3次);二要控制含水率(加水后拌3次);三要PH值适当。拌料时先干拌,后湿拌,一定要拌匀,否则杀菌不彻底易感染杂菌。对配方中有棉籽壳的要事先用石灰水浸泡,添加黄豆粉的要碾细,避免颗粒较大。其余拌料方法与菌棒香菇相同,含水量应以手捏培养基成团,用手指捻料,手指有湿润感。  栽培黑木耳的塑料袋规格为15X55em聚乙烯料袋,每袋装800克的干料制成耳棒,由于料与水的比例为1:1―1:2,所以装完袋后称重应为1.5―1.7公斤。  6灭菌  灭菌时容

6、器内耳棒不能排列过密,以便蒸气流动畅通,灭菌彻底。当温度至60―65℃时施放一次冷气,温度达到98℃以上时保持15―16小时。灭菌时要防止漏气,否则容器内达不到需要的温度影响灭菌效果。  7接种  耳棒冷却至25℃以下时可以接种;以选用“新科5号”品种为主,一般每包菌种一斤左右可接25―30袋。接种消毒要严格,接种人员手用75度酒精擦洗,接种箱用消毒剂消毒,消毒剂点燃密封后,30分钟后进箱接种,一箱耳棒一个小时内要接完。接种时注意尽量少损伤菌种,避免用手指强力按压,导致菌种不萌发。  8耳袋菌丝培养  首先做好培养室的清洁卫生,培养室内在堆放耳棒前5―7天用

7、甲酚皂液250毫升,兑水20―25斤进行喷雾消毒。在堆放耳棒前2天再用甲醛、高锰酸钾进行密封烟雾消毒。初期应控制或选择在20―30℃的温度下发菌,尽量避免低于20℃,或高于30℃温度(高于30℃影响菌丝生长及成品率,低于20℃菌丝恢复吃料慢,亦影响成活率)。培养前十天最好保持25―28℃,十天后保持20―23℃;培养室湿度保持在70%以下,发菌期间根据培养室的温度及空气状况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可在菌丝蔓延至直径8―10厘米时解开套袋增加氧气,以后在菌丝生长缓慢时宜用组针刺孔增氧,但量不宜多。培养室光线要控制暗些。大约在50―60天以后菌丝满袋后再适当培养数天,

8、菌袋变软时就可见光催耳。  耳棒培养期间,若发现袋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