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6281.2-1992采茶机试验方法.pdf

JBT6281.2-1992采茶机试验方法.pdf

ID:122108

大小:75.32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06-21

JBT6281.2-1992采茶机试验方法.pdf_第1页
JBT6281.2-1992采茶机试验方法.pdf_第2页
JBT6281.2-1992采茶机试验方法.pdf_第3页
JBT6281.2-1992采茶机试验方法.pdf_第4页
JBT6281.2-1992采茶机试验方法.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JBT6281.2-1992采茶机试验方法.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B93JB/T6281.2-1992采茶机试验方法1992-06-10发布1993-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6281.2-1992采茶机试验方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切割式采茶机(以下简称采茶机)的试验前准备、性能试验和生产试验。本标准适用于切割式采茶机的性能试验和生产试验。2引用标准GB5667农业机械生产试验方法3试验前准备3.1试验地的选择应选择茶树长垫良好(亩产量为75~100kg干毛茶),蓬面整齐、树高70~90cm、行间作业道宽20~30cm、茶行长度大于30m的条播规则茶园,其面积应

2、能满足各项试验项目的测定要求。3.2茶园基本情况调查主要对试验地进行茶树品种、树龄、种值方式、高度、树幅、长势、蓬面形状、作业条件和面积等项目的调查,其结果记入表1。3.3茶树新梢生长情况调查在试验地内选择有代表性的若干行茶树,随机取不少于5个测点进行计算,求其平均值,其结果记入表2。每个测点的面积为0.1m(20cm×50cm)的方框。3.3.1新梢密度以测框内的新梢个数表示,按式(1)计算:10Zρ=1⋯⋯⋯⋯⋯⋯⋯⋯⋯⋯⋯⋯⋯⋯⋯⋯(1)F12式中:ρ——每平方米新梢个数,个/m;Z1——测框内新梢个数,个;2F1——测框面积,0.1m。3.3.2新梢长度

3、和百芽重在测框内的新梢芽叶中选取有代表性(无病虫害及天然损伤)的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各20个,测量其长度并按标准采下称重。a.新梢长度:从新芽生长点至芽尖的长度,按式(2)计算:LL=n⋯⋯⋯⋯⋯⋯⋯⋯⋯⋯⋯⋯⋯⋯⋯⋯⋯(2)iZ式中:Li——平均每个新梢长度,cm/个;Ln——选取新梢的总长,cm;Z——选取新梢的总个数,个。b.百芽重:指百个新梢重量,按式(3)计算:国家机械工业局1992-06-10批准1993-07-01实施1JB/T6281.2-1992gg=n×100⋯⋯⋯⋯⋯⋯⋯⋯⋯⋯⋯⋯⋯⋯⋯⋯(3)iZ式中:gi——百个新梢重量,g;gn——选取

4、新梢的总重量,g。3.4试验样机3.4.1试验样机2台,进行编号,并测定样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其结果记入表3。3.4.2试验样机应有制造厂质量检验合格证。试验前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调试,确认样机达到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进行试验。3.5操作人员机手应熟悉茶机的结构和性能,操作熟练,并能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调试,正确使用机具。试验期间不得随意更换。3.6采摘部位(深浅度)应符合当地鲜叶采摘的农艺要求。3.7试验用主要仪器、仪表和工具见附录A(参考件),并校验合格。4性能试验4.1试验目的考核机具的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采摘质量是否符合当地农艺要求。4.2试验要求4.2

5、.1试验应在茶树新梢无表面水时进行,试验地面积不得少于0.5亩。4.2.2试验不得少于3次,每次试验各项目测定数据不得少于3个;取其平均值。4.2.3试验时间应选择春、夏茶的采摘期进行。4.3试验内容和方法4.3.1采摘质量分析,其结果记入表4。取样方法,在存放机采鲜叶的茶箩(茶袋)内上、中、下层各取出一定数量的鲜叶匀和作为大样,从大样中按对角线四分法取出分析样,分析样鲜叶不少于100g,按下列各项分析,然后分类称重计算百分率。重复2次,取其平均值。完整新梢——指采下的完整无损的新梢、单片等。轻伤新梢——指新梢的芽尖或叶片切伤在1/3以内者。重伤新梢及嫩碎片——

6、指新梢或单片、单芽切伤达1/3以上者。老梗上的新梢——指切割下的老梗上所带的可制茶新梢。老梗老叶断枝梗——指已木质化的不可制茶的枝梗和叶片。a.芽叶完整率,按式(4)计算:WC=1×100⋯⋯⋯⋯⋯⋯⋯⋯⋯⋯⋯⋯⋯⋯⋯⋯(4)1W式中:C1——芽叶完整率,%;W1——完整芽叶的总重量,g;W——分析样总重量,g;(W=W1+W2+W3+W4+W5)W2——轻伤芽叶重量,g;W3——重伤芽叶及嫩碎片重量,g;W4——老梗上新梢重量,g;W5——老梗上老叶断枝梗重量,g。2JB/T6281.2-1992b.可制率,按式(5)计算:W+W+W+WC=1234×100⋯

7、⋯⋯⋯⋯⋯⋯⋯⋯⋯⋯⋯(5)2W式中:C2——可制率,%。4.3.2损失率测定,其结果记入表5。在作业过程中已被机具切割下而未能收集到的可制新梢、单片(包括小的嫩片)为损失的新梢芽叶。测定时在试验地内随机取5个测点。每点取1m长,将抛散的可制新梢、单片等收集起来称重。a.损失率按式(6)计算:WC=6×100⋯⋯⋯⋯⋯⋯⋯⋯⋯⋯⋯⋯⋯⋯(6)3W+W76式中:C3——新梢损失率,%;W7——测定点的机采鲜叶总重量,kg;W6——抛散的可制新梢、单片总重量,kg。b.每亩损失量,按式(7)计算:WW=6×666⋯⋯⋯⋯⋯⋯⋯⋯⋯⋯⋯⋯⋯⋯(7)8F2式中:W8——

8、每亩损失新梢、单片重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