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综述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上篇 综述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ID:1223586

大小:1.03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7-11-08

上篇  综述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_第1页
上篇  综述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_第2页
上篇  综述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_第3页
上篇  综述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_第4页
上篇  综述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篇 综述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教学目的:初步了解中国文明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线索,掌握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变迁的动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教学重点与难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及其与近代中国基本矛盾、历史任务的内在联系。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1.中国古代的物质文明2.中国古代的精神文明学生可归纳、总结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吏治腐败官僚机构膨胀政治上阶级矛盾激化土地兼并经济上军备废弛军制落后军事上文字狱八股取士文化上(二)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1.经济特征:自给自

2、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2.政治特征: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3.社会特征: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4.文化特征: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李约瑟”难题李约瑟(Dr.JosephNeedham,1900-1995),英国人,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研究。撰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科技史学家。1994年被选为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拓利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

3、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赶到了前面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学生讨论中国封建社会为何由盛转衰?资料连接: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发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据有关资料,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只占0.4%。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就是李

4、约瑟觉得不可思议,久久不得其解的难题。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原因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于开放的社会发展具有强烈的排斥力和抵抗力;2.政治体制上的高度集权;3.中国文化传统的障碍:趋于保守、无法选拔创新人才;中央帝国观念、重农抑商传统、重义轻利传统、崇古薄今取向。4.西方列强资本主义的快速扩张。(三)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1.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蒙昧主义的精神束缚,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作了思想上的准备;2.地理大发现为欧洲开拓世界市场、发展海外贸易、推动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3.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货币财富和丧失生产资

5、料的劳动者;4.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政治上的前提和保证。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涵分析。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据时人记载:“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门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

6、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中国资本主义未能发展之因(学生讨论)1、战国始土地可以自由卖买,作坊主、工场主极力购买土地,造成商业资本向土地的回流;2、政治结构的支撑,中央集权的体制对小农经济的强势支配。3、思想观念的灌输,传统的重农抑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

7、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发展缓慢,力量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五,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第六,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二)鸦片战争后阶级关系的变动1.农民与地主矛盾的激化;2.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及特点;3.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特点。三、近代中国的

8、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一)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及其关系1.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