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左传》的战争

小论《左传》的战争

ID:12299960

大小:4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6

小论《左传》的战争_第1页
小论《左传》的战争_第2页
小论《左传》的战争_第3页
小论《左传》的战争_第4页
小论《左传》的战争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论《左传》的战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论《左传》的战争摘要:《左传》是我国影响深远的编年体史书,它在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基础上,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借鉴。《左传》以儒家独特的思想去剖析战争,从不同的角度解析战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财富。它记录了公元722到453年间多达483次大大小小战争,为后世呈现了“春秋五霸”你方唱吧我登台、大国吞并小国等精彩纷呈的争霸、兼并战争场面。因此,本人认为战争描写是整部书中最精彩的部分。关键词:战争描写人物思想价值一.《左转》中的战争描写《左传》一书中,记录了大大小小的几百次战争,例

2、如城濮之战、崤之战、鞌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不计其数的小战役也写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动。《左传》写战争有其不同于其他史书的特点:《左传》描写战争,不仅仅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描写,还深入发掘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结果及战后影响。如在“僖公二十八年”爆发的城濮之战,作者先对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进行交待,然后在行文中对晋文公伐怨报德,整饬军队,慎守诺言,倾听群臣意见,上下齐心协力等做了细致的描写。反观楚方主帅骄兵,轻敌冒进,君臣意见混乱,军令不一。这样通过战前敌对双方的描写,暗示了整个战争的走势与结果:晋必胜、楚必败。作者还详细描写了此战后的影响:晋文公战后

3、积极争霸中原,迅速取代齐的霸主地位,成为春秋第二霸,而楚国国力大衰,直至楚庄王的崛起。《左传》往往通过细节描写把激烈的战争场面,将士们在战场上的心里状态呈现出来。如在鞍之战中,这样写到:“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暌酉,师陈于鞍,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其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

4、事,若之何其病败君之大事也,环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桴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欲克的受伤,解张,郑邱缓等仍然鼓励他坚持战斗,可见齐晋两军交战的激烈场面。同时,三人在战争中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气概,也在他们的对话行动中得以体现。又如宣公十二年晋楚之战有这样一句描写:“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鞠也”,看似简短的一句描写,却把晋军溃败,为争船逃命,先上船者以乱刀砍争攀船舷者的手的狼狈、惨烈之像表现出来。《左传》认为诸多细节能决定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如同古龙武侠小说中两大高手的对决,环境、温度、心态等众多细节能决定生死胜负。如

5、齐鲁长勺之战,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充分认识到两军对垒,气势最为重要,因此,曹刿在阵前主张待齐军三声鼓声之后方能出击。次战之后,“一气,二衰,三竭”成为了历代兵家用兵的典范。二、通过战争表现人物《左转》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其中许多人写得个性鲜明,这些个性鲜明的人大多是通过战争表现出来。如在鞍之战中,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其

6、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病败君之大事也,环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桴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此战欲克虽受箭伤,血流于屦,却继续英勇作战,其勇猛、顽强、豪迈的个性展露无一。如在晋楚邲之战后的同年冬天,楚国出师灭萧,由于天气的影响,将士“多寒”,于是“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如挟纩。”楚王劳军的体恤,将士之心犹如披上了棉衣。这句话反映了楚王是一个善于鼓动军心、工于心计的君主。又如宋楚泓之战。“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

7、请击之。’公日:‘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此战中,宋军本有战胜楚军的两次机会:第一次,在楚军渡过泓水期间,此时宋军已排好战阵,但宋襄公却并没下令宋军主动出击。第二次,楚军虽然已渡过泓水,但并未展开阵势,此时但宋襄公依旧按兵不动,放弃了击败楚军的最后机会。身为三军统帅,宋襄公如此昏庸,为何?《左转》在此战后道出了原因:“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宋襄公是个顽固,食而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