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凝证中医临床路径2010.05.07

肩凝证中医临床路径2010.05.07

ID:12321631

大小:9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6

肩凝证中医临床路径2010.05.07_第1页
肩凝证中医临床路径2010.05.07_第2页
肩凝证中医临床路径2010.05.07_第3页
肩凝证中医临床路径2010.05.07_第4页
肩凝证中医临床路径2010.05.07_第5页
资源描述:

《肩凝证中医临床路径2010.05.0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路径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编码为:BNV26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编码为:M75.01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肩周炎诊断标准》,1994年6月28日)”。(2)西医临床分期诊断:参照李平华编著《肩周炎》规定的肩周炎分期标准执行,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2.证候诊断: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

2、颁布)规定的肩周炎辨证分型。风寒湿型瘀滞型气血虚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见附件)。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2.患者适合并接受针灸治疗。(四)标准治疗时间≤2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凝证(TCD编码为:BNV262)和肩关节周围炎(ICD编码为:M75.011)。2.病程超过一年患者不进入本路径。3.除外合并肩部骨折未愈合者4.除外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六)中医证候学观

3、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肩关节X线检查,必要时行MRI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血沉等。(八)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1)体针(2)经皮穴位电刺激(3)电针(4)温针灸(5)平衡针灸(6)拔罐(7)穴位注射(8)TDP照射2.其他疗法:如肩关节周围推拿、肩关节松解术、小针刀治疗、康复治疗。(九)完成路径标准1.肩部疼痛改善;2.肩关节活动度改善;(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治疗。退出本路径。2.因患者及家属意愿

4、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二、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中医:肩凝证(TCD:BNV262)西医:肩关节周围炎(ICD:M75.01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进入路径时间: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年月日标准治疗日≤20天实际治疗日:天日期年月日(第1天)年月日(第5天)年月日(第10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完成必要的辅助检查肩关节X线检查□完成初步诊断□确定治疗方法o针灸治疗o肩关节周围推拿o肩关节松解术o康复治疗。□完成首诊门诊病志□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病情□

5、中医四诊信息采集□注意证候变化□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方案□完成复诊记录□中医四诊信息采集□注意证候变化□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方案□完成复诊记录变异记录□无□有原因:□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医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第15天)年月日(第20天)主要诊疗工作□中医四诊信息采集□注意证候变化□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方案□完成复诊记录□中医四诊信息采集□注意证候变化□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方案□完成复诊记录□制定随访计划变异记录□无□有原因:□无□有原因:医师签名附:肩凝症诊疗方案肩凝症,又称“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属西医之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

6、炎),是发生在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滑膜囊等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病变。以肩部疼痛,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甚至局部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病性顽固,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多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或感受风寒湿邪史。本治疗方案适用于肩凝症病情发展的各个时期,尤其对肩凝症早期(粘连前期)治疗效果更好,能较好地缓解疼痛和改善肩关节的活动程度。一诊断(一)诊断依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肩周炎诊断标准》,1994年6月28日)”。(二)临床分

7、期参照李平华编著《肩周炎》(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规定的肩周炎分期标准执行。二针灸治疗A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主穴:肩前、肩髎、肩髃、臑俞、外关、合谷配穴:若风寒重可加用风门、风池穴;若湿重,可加用曲池、阴陵泉穴或采用平衡针疗法;若有瘀滞可加用肩贞、阳陵泉、条口穴;气血虚加足三里、条口。治疗方法:①经皮穴位电刺激:选用韩氏经皮神经刺激仪。采用两对电极(带有直径为3厘米的不干胶电极板)分别粘贴连接患侧肩部二穴(肩前与肩髎或肩髃与臑俞,隔次交替使用),和合谷、外关

8、二穴,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高频(100Hz)刺激10分钟后转为低频(2Hz)刺激30分钟,强度10±2mA(合谷、外关刺激强度可适当降低)。隔日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②电针刺激:选用韩氏经皮神经刺激仪。施泻法或平补平泻,得气后肩前、肩髎(或肩髃、臑俞),两组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