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ID:12322636

大小:16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6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常州市勤业中学王庆华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培养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教学重点与难点:1.课文的朗读与疏通。2.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1.反复朗读。2.创设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忆已学过的苏轼的词《水调歌头》,背诵这首词。2.交流收集的苏轼的有关材料和写作背景。3.《水调歌头》是千古绝唱,《记承天寺夜游》是抒情经典小品。二、反复朗读、疏通课文:1.组织全班朗读,要求读准字

2、音,注意节奏,读出文章的韵味,自由朗读、齐声朗读、示范朗读、配乐朗读等形式相结合使用。2.组织学生以小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3.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质疑,讨论解疑,理解课文内容。注意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欣然”、“相与”、“盖”等。三、赏析月景、感悟意境:1.创造情境:译完课文,请大家一起吟诵描绘月下美景的语句,并思考作者如何描绘月景的?学生思考,明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优美的月景。2.探究:在作者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

3、句,大家看哪句合适?(1、丛中蛙鸣不断。2、村中狗吠鸡鸣。3、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明确:这3句,任何一句续在后面都不合适,破坏了宁静幽闲、清丽淡雅的气氛。3.教师小结:这篇短文不足百字,却脍炙人口,堪称古代小品文中的杰作。文章通过记事、写景、抒情,以极精练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诗一样的艺术境界,表现出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人以美感和熏陶。请同学们课下反复诵读,深入领会本文语言运用的妙处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四、布置作业:1、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收集一些描

4、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2、看图写景抒情《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执教:常州市勤业中学张丽杰整理:常州市勤业中学王庆华教学设想:本文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江山多娇”其中的一篇。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了一年学习的基础,再加上本文文字浅显,因而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在工具书的帮助下,自主疏通课文。不求逐词逐句的翻译,要在理解关键词语的基础上,能从整体上理解课文的意思。这是一篇意境深远的抒情小品。作者在写景抒情上面有独到匠心,需要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在读的过程中逐渐感悟作者的情感。课文用一课时完成,分疏通课文、体

5、会意境两个步骤,其中疏通课文是重点。疏通课文的内容包括自由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合作翻译等环节。朗读是这篇课文学习的主要方法,目的是通过读,产生悟。教学过程:师:上学期我们学过苏轼的一首有名的借月抒情的词……生:(齐声回答)《水调歌头》,齐声背诵《水调歌头》。师:这是一首借月抒情的词,那么这首词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说说……生:思念亲人的感情。师:其中有一句千古名句是……生:(齐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师:很好,这是写月的千古佳句。苏轼这位大文豪才华横溢,但是他的命运却是多羁坎坷的,同学们课

6、前搜集了关于苏轼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收集到的资料向其他同学展示一下。(两个学生介绍苏轼的资料)(这一环节以旧知导入新知,了解作者和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做好学习课文的准备。)师:好,同学们介绍的很全面,苏轼这样一位中国历史上难得的艺术家,一生却屡遭贬谪,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苏轼被贬谪到黄州的时候写下来的。下面,请同学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借助页下注释,读准字音。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同学们齐声把课文朗读一遍,读准字音,注意停顿。生:(齐声朗读课文)师:读得很流畅,可是缺少一些韵味,

7、作者当时的感情读得还不是很充分,再练习朗读,运用一些朗读技巧把文章的韵味读出来。生:(自由练习朗读)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示范朗读一遍。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师:请坐。哪位同学来对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点评一下。生1:我觉得刚才他的朗读,有些地方读出了韵味,那种深情款款的,而且当他读到“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的时候,既有那种孤单,而且想到了朋友的百感交集的心情。生2:我觉得他把这篇文章的韵味读出来了,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里,他就读得很美,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师:刚才两位同

8、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那么,确实龚洋骅同学读得很好,但是,有两句问句还应该读得更明显一些,“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这两句的升调要读出来。这样……,我们根据刚才龚洋骅同学的朗读示范,我们配着音乐,再读课文,把课文的韵味读出来。(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生:(齐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环节,通过反复朗读,达到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感悟课文的目的。在朗读的过程中穿插自由朗读、示范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等形式,务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练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