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2007b

华东师范大学2007b

ID:12323190

大小:4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6

华东师范大学2007b_第1页
华东师范大学2007b_第2页
华东师范大学2007b_第3页
华东师范大学2007b_第4页
资源描述:

《华东师范大学2007b》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华东师范大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终考试试卷(B)卷(闭卷)学院系别专业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20×1分)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工人罢工和起义C.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D.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2、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4、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

2、念、抽象”。这就是说A.时间和空间是人脑中主观自生的概念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有和无的统一D.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的运动5、在自然界中,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6、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A.抛弃B.既保留事物中好的方面也保留坏的方面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A.只有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

3、得的D.只有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才是唯一正确的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实践——认识——实践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9、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阶级斗争理论B.社会革命理论C.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群众路线10、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11、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其核心是A.政党组织B.国家政权C.经济组织D.学术机构12、对社会形态更替具有决定意义的是A.阶级斗争B.生产力的发展C.文明进步的程度D.领袖人物的智慧13、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

4、时间内创造的()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14、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15、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16、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5、.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学说B.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C.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付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17、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A.社会全体成员掌握国家政权B.无产阶级与其它阶级共同掌握国家政权C.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D.军队掌握国家政权1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这是A.社会“畸形的早产儿”B.社会发展中的“反常现象”C.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D.人们意志的体现19、“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A.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B.历史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D.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

6、来社会的方法20、“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A.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B.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二、多项选择题(10×2分)1、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E.阶级斗争学说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集合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吾心即宇宙3、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A.反映客观世界B.创造客观规律C.改变历史规律D.改造客观世界E.创造宇宙万物4、对真理和价值辩证统一关系的正确理解是A.价值的实现以真理为前提,真理又必然是具有

7、价值的B.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价值实现的程度C.实现价值是追求真理的目的D.真理的发展促进价值的实现E.价值的实现推动真理的发展5、对“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客观必然性”的正确理解应该是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一样B.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一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过程C.自然规律起作用是盲目的,而社会规律起作用是在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参与下实现的D.在社会规律面前,完全没有人的自主性,选择性E.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