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ID:12324202

大小:365.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16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_第1页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_第2页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_第3页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_第4页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章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第一节 地下水的补给  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称作补给。  补给研究包括补给来源、补给条件与补给量。  地下水补给来源有天然与人工补给。天然补给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和来自其他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水;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下水补给有灌溉回归水、水库渗漏水,以及专门性的人工补给(利用钻孔)。一、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1)大气降水入渗机制  松散沉积物中的降水入渗存在活塞式与捷径式两种(见图7-1):  活塞式下渗是入渗水的湿锋面整体向下推进,犹如活塞的运移如图7-1(a)。  

2、  图7—1活塞式与捷径式下渗    (a)活塞式下渗;(b)捷径式与活塞式下渗的结合        图7—2降水入渗过程中包气带水分分布曲线    —残留含水量;—饱和含水量  活塞式下渗过程:  a)雨季之前()时,包气带水分分布曲线如图7—2(a)所示,近地表面水分出现亏缺。  b)雨季初期~时,入渗的降水首先补充包气带水分分布曲线的亏缺部分,如图7—2(a)和所示。  c)随着降雨的继续,多余的入渗水分开始下渗,近地表面出现高含水量带,水分分布特征如图7—2(b)时的状况;如果连续降雨高含水量带将向下推进,如果此

3、时停止降雨,高含水量带的水分向下缓慢消散(如图7—2(b)所示)。  d)停止降雨后,理想情况下,包气带水分向下运移最终趋于稳定,不下渗也无蒸发、蒸腾时,含水层获得补给,地下水水位抬升,此时均质土包气带水分分布如图7-2(c)所示。  活塞式下渗是在理想的均质土中室内试验得出的。实际上,从微观的角度看,并不存在均质土。尤其是粘性土,捷径式入渗往往十分普遍。  捷径式入渗:当降雨强度较大,细小孔隙来不及吸收全部水量时,一部分雨水将沿着渗透性良好的大孔隙通道优先快速下渗,并沿下渗通道水分向细小孔隙扩散。存在比较连续的较强降雨

4、时,下渗水通过大孔道的捷径优先到达地下水面。如图7-1(b)所示。  捷径式下渗与活塞式下渗比较,主要有两点不同:  (a)活塞式下渗是年龄较新的水推动其下的年龄较老的水,始终是老水先到达含水层;捷径式下渗时新水可以超前于老水先到达含水层;  (b)对于捷径式下渗,入渗水不必全部补充包气带水分亏缺,即可下渗补给含水层。  通常情况下,砂砾质土中主要为活塞式下渗,而在粘性土中则活塞式与捷径式下渗同时发生。  (2)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因素  落到地面的降水,归根结底有三个去向:转化为地表径流,蒸发返回大气圈,下渗补给含

5、水层,如图(7-4)。  由下渗过程可知,渗入到地面以下的水不等于全部补给含水层的水。其中,相当一部分水滞留在包气带中构成土壤水,通过土面蒸发与叶面蒸腾的方式从包气带水直接转化为大气水。  以平原地区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水量表达式:        式中:——降雨入渗补给含水层的量,mm;    X——年总降水量,mm;    D——地表径流量,mm;    ——包气带水分滞留量,mm;    令    则,α称为降雨入渗系数,即每年总降雨量补给地下水的份额,常以小数表示。        图7—4 降水入渗补给含水层框图  

6、由降雨入渗表达式,我们可以分析出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影响因素:气候(气象)、包气带的岩性和厚度、地形与植被覆盖等。  气候(气象)包括:年降水总量、降水强度与历时、降水频率,以及温度和蒸发强度。  包气带特征包括:包气带岩性的渗透性和厚度  其他因素主要有:地形坡度、地表覆盖程度以及覆盖物的储水-透水特征等。  影响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因素是相互制约、互为条件的整体,不能孤立的割裂开来加以分析。二、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1)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沿着河流纵断面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具有分段性的特点(图7-5)。 

7、 山区河谷深切,河水位常低于地下水位,其排泄地下水的作用(图7-5a)。  山前由于河流的堆积作用,河床处于高位,河水常年补给地下水(图7-5b)。  冲积平原与盆地的某些部位,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关系,随季节而变(图7-5c);在某些特殊的冲积平原中,河床因强烈的堆积作用而形成所谓的“地上河”,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图7-5d)。  (2)河水补给地下水的影响因素  河流与河床:透水河床的长度与侵水湿周的乘积(相当于过水断面),河床透水性(渗透系数)  河流与地下水: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高差(影响水力梯度),河床至地下水位间

8、的岩性的透水性。  河床过水时间:根据河床的过水时间,河流分为常年性和间歇性。        图7—5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1—基岩;2—松散沉积物;3—地表水位(纵剖面);4—地下水位;5—地表水位(横剖面)  间歇性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过程:  汛期开始,河水浸湿包气带并发生垂直下渗,使河下潜水面形成水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