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

论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

ID:12329859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6

论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_第1页
论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_第2页
论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历史总在悄无声息引领我们,当我们都站在门槛前,有人选择跨越,有人选择回避后退,甚至看不见眼前的门。时代总是用最铿锵的节奏,轰鸣着乐章,只是我们不一定都听见,或者都听清时代告知我们的真正含义。我们需要传承,更需要开拓。从冰雪灾害、圣火海外传递到汶川地震,中国的青年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向国人宣示:我们是有责任感、敢于承担的一代!每个时代,都有属于中国青年成长的标志性事件。在年初的冰雪灾害中,无数年轻的子弟兵在千里交通线上辛苦破冰,打通一条条封冻的公路;许多青年突击队员奋战在除冰、抢修第一线;许多大学生放弃回家过年,身披“春运志愿者”绶带,在火车站开展志愿

2、服务;许多开着私家车的年轻人在南方许多城市,加入“绿丝带”志愿行动,为困境中的人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今年4月奥运圣火在海外传递,无数国内青年学子和海外留学生,把他们的爱国热情连接成一条跨越国界的长城。在伦敦街头为圣火和国旗洒泪的周岫,在巴黎街头勇护圣火的金晶,在巴黎共和国广场上发表激情演讲的李洹……圣火所到之处,留学生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为祖国加油、为圣火护航,和企图搞乱中国的反华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互联网上,他们用事实和证据批驳和揭露西方媒体的谎言,形成一股不可小视的正义力量……刚刚过去的“5·12”汶川大地震,注定会给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留下一个无法抹去的悲伤烙印

3、。但就在这巨大的悲伤中,我们却看到了无数青年勇敢的身影和强大的力量,这身影和力量,让我们倍感鼓舞。年轻士兵们迸发出的力量让我们动容:他们背负沉重的救灾物资,冒着飞落的滚石和掉下悬崖的危险,翻山越岭徒步几十小时突进震中。他们将干粮和水送给灾区群众,自己却饿着肚子连续数日不眠不休,只为能挽救废墟下幸存的生命;年轻志愿者们迸发出的力量让我们感动:他们第一时间从四面八方赶来,用自己的双手送来爱心与关怀,让灾难中的人们感受到有力的支撑;灾区以外的年轻人迸发出的力量让我们震撼:他们让献血成为一件需要排队和预约的任务,他们让捐款箱满了又满,他们让各大网络论坛成为爱和祈祷的海洋,他们让

4、那句“汶川挺住,中国加油”成为神州大地齐声的呐喊……多难兴邦,每一次国家和民族的灾难都会成为青年一代成长的力量。刚从抗震救灾前线赶来的海军陆战队战士文敏自豪地说:“连续作战、不怕牺牲,我们是勇于面对困难、甘于主动奉献的青年一代!”不期而至的灾难,让在无微不至的关爱中长大的“80后、90后”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让他们展示了自己潜藏的力量。这力量既给予我们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信心和期待,也成为新一代青年人登上历史舞台的醒目标志。这一代青年一直在悄然成长每个时代,都有属于中国青年自己的成长历程。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以往对国家的灾难性记忆都是从书本和影像资料中获得的,所以当一场

5、近在咫尺的灾难发生时,那种痛苦、惨烈的冲击,让很多青年人在一夜之间成长起来。汶川地震,就是以灾难的方式,对中国青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了一次重塑。灾难催化出中国青年的无尽激情。这种激情包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对同胞的爱,更包含着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但当一切归于平静,激情逐渐消退,青年人却绝不能如媒体评论所说的,“在集中的哀悼之后,如释重负地重返过去的生活”。力量已经凝聚,激情需要延续。走过30年改革开放历程的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的青年需要自觉担负起新的历史责任,用年轻的激情和成长的力量,在实现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进程中发挥生力军作用,续写中

6、华民族新的辉煌。历史的洪涛流转到21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走向了小康生活。所以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也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具体说来,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是:第一,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而且,我们的事业是崭新的事业,无先例可鉴,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就不

7、可避免地要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深化对国情的认识,不断地对人民群众的实践进行理论概括,掌握现代化的客观规律。这一切都需要知识、需要知识分子的艰苦劳动。第二,在中国要把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这就需要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科学技术专家的创造性劳动,努力掌握、推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第三,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是一支骨干力量。在培养四有新人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负有重要使命。肩负教书育人使命的广大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