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期我县扶贫工作的思考

做好新时期我县扶贫工作的思考

ID:12334142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6

做好新时期我县扶贫工作的思考_第1页
做好新时期我县扶贫工作的思考_第2页
做好新时期我县扶贫工作的思考_第3页
做好新时期我县扶贫工作的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做好新时期我县扶贫工作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做好新时期我县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尽快解决贫困山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为实现小康创造条件,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和生存条件,加快贫困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温饱成果,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使我县社会、经济协调、健康、有序的发展。一、贫困现状及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我县地处云贵高原南部,哀牢山脉中段南麓,怒江东岸。居住的民族有彝、傣、佤、布朗、苗、白2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县

2、总人口的70%,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县。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的贫困人口有358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98%。农民人均纯收入在625-865元之间的低收入人口有726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2.10%。全县住房困难户有4199户,其中:住茅草房、杈杈房的2600户,危房1599户。分布在全县11个乡镇。目前仍有336个村民小组未解决人畜饮水问题;14个村民小组未通电;114个村民小组通路困难。多年来,县委、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我县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步伐,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

3、自然条件的限制和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我县与市内其他县区相比仍属于贫困面较广和贫困程度较深的县区之一。全县数贫困人口多为少数民族,普遍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差、开发难度大的偏僻山区、高寒冷凉山区。这些地区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耕地坡度大,生态植被差,农业基础设施差,自然灾害频繁,文化教育落后,劳动者素质低,科技意识差。集4山区贫困、少数民族贫困、智力贫困交织成一体,扶贫工作难度较大。另除客观因素的影响外,我们在扶贫工作中工作创新不够,缺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扶贫新思路、新形式和新办法;大多数地方仅满足于“输血”式的救济扶贫,个别地方“等、靠、要”

4、思想还比较突出;全县面上插花贫困户普遍存在,难以得到有力的扶持,影响了全县的脱贫进程。二、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要坚持七项原则扶贫工作,要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制定的“十一.五”规划,结合全县实际,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以贫困地区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攻对象,把发展种、养业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大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开展基本农田建设,进一步改善水、电、路、通讯、住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努力提高贫困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强生态建设,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5、。从我县实际出发,应坚持以下7项原则:一是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扶持相结合的原则。激励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在国家和省、市必要的扶持下,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保护和利用当地资源,改善生产条件,发展商品生产,增加经济收入,提高贫困农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摆脱贫困,迈向小康;二是坚持解决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相结合的原则。扶贫开发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解决温饱,消除绝对贫困,解决低收入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一手抓脱贫,巩固温饱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使之尽快致富;三是坚持政府主导和全社会共同

6、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支持贫困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同时,要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形成全社会共同扶贫的良好局面,使贫困地区尽快脱贫;四是坚持西部大开发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利用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和科技教育的投入,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突出抓好控制人口,节约资源,改善生态,4保护环境,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路子。认真落实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实现优生优育

7、,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努力提高人口质量。重视资源的管理、保护使用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依法保护和开发水、土地、矿产、森林和旅游资源。切实保护耕地,固定面积,建设基本农田。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管护与治理并举,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和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和宜林荒山造林力度,不断提高植被覆盖率,遏制水土流失,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抓好沼气、节能灶、小水电代燃料等农村能源建设;六是坚持产业扶贫与扶贫进村到户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选准发展路子,发展特色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做到乡镇有主导产业,村有拳头产品,户有增收致富项目,形成县办龙头,乡建基

8、地,村有样板,户建庭院的发展格局。产业发展项目和资金要落实到每一户贫困户;七是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