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遗传育种》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茶树遗传育种》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ID:12339977

大小:6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6

《茶树遗传育种》理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茶树遗传育种》理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茶树遗传育种》理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茶树遗传育种》理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茶树遗传育种》理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茶树遗传育种》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茶树遗传育种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类别必修课中文名称茶树遗传育种学英文名称Heredityandbreedingofteaplant适用专业茶学开课单位食品科学学院总学时63(理论:51实验实习:12)学分3.5先修课程茶树栽培学普通遗传学后续课程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茶树遗传育种学是以遗传学为基础理论,研究茶树引种、选种、育种的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科学,是茶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学习茶树遗传育种学要求学生明确茶树育种在茶叶生产中的作用与育种目标;了解茶树品种资源、良种的特征特性;掌握系统选种、引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的利用、良

2、种繁育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育种试验程序等。学习倍数体育种、辐射、激光、高光效育种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独立开展良种繁育的能力。三、课程基本要求理论和知识方面:明确作物育种的基本原理,了解茶树遗传变异的规律、茶树的进化和分类,掌握茶树育种各条途径的意义、原理、方法和程序。能力和技能方面:掌握主要茶树良种的特征特性,能完成品种资源的调查及优良单株的选择,熟悉茶树有性杂交技术及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能进行不同茶树品种、品系的品质、产量、抗逆能力的鉴定工作。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明确茶树良种在茶叶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国内外茶树

3、育种概况。教学重点和难点:茶树育种的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以教材为参考,以新近相关资料为补充。讲授要点:茶树育种学的意义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茶树良种在茶叶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茶树育种概况,茶树育种的目标。一、茶树育种学的意义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7二、建国以来我国茶树育种工作的主要成就三、国外茶树育种概况四、茶树育种的目标第一章种质资源(12学时)教学目的:弄清茶树遗传、变异、进化和分类状况。掌握种质资源的概念、类别,了解中国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布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茶树遗传及变异的特点和规律涉及内容较多,部分内容要应用普通遗传学相关知识

4、,有一定难度。种质资源的类别及各自特点,茶树品种概念及中国主要优良品种基本性状特征。教学方法与手段:配合教学挂图讲解,适时回顾复习相关遗传学知识,扫清理解障碍。讲授要点:茶树经济性状的遗传特点及茶树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生理特性的变异规律。茶树的起源进化及分类。种质资源的概念、类别、各类材料的特点。原始材料的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的方式方法。中国茶树品种资源概况及分布特点。第一节茶树的遗传及染色体一、茶树的遗传特点二、茶树的授粉特点三、茶树的染色体第二节茶树的变异一、营养器官的变异二、生殖器官的变异三、生理特性的变异四、知母本后代的变异第三节茶树的进

5、化和植物学分类一、茶树的进化二、茶树的植物学分类第四节种质资源的作用和分布概况一、种质资源的重要作用二、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布概况第五节茶树种质资源的种类和特点一、自然的种质资源二、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第六节种质资源的收集、研究、利用和保存第七节茶树品种类别和品种分类一、品种的概念7二、品种类别三、茶树品种分类四、主要茶树品种性状第二章引种(4学时)教学目的:了解引种的基本原理,掌握茶树引种的操作程序。教学重点和难点:引种的概念,米丘林风土驯化三原则,茶树引种的原则和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深入浅出地讲解,结合科技推广实例生动具体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6、并力求能应用于生产实际。讲授要点:引种的概念、意义和成就,引种的基本原理,米丘林风土驯化理论,茶树引种必须遵循的原则、方法和步骤。第一节引种的概念、意义和成就第二节引种的基本原理一、植物风土驯化理论与引种关系二、生态型与引种关系第三节茶树引种后的性状变异第四节茶树引种与生态条件的关系第五节茶树引种的原则和方法一、茶树引种的原则二、茶树引种的方法第三章选择育种(10学时)教学目的:准确无误地理解系统选种的概念并明确其育种程序。教学重点和难点:系统选种是人工创造变异进行选择的各条育种途径的基础,因此对系统选种概念的正确理解至关重要,茶树系统选种的无性系

7、选种的方法和程序。教学方法与手段:配合教学挂图进行讲解,务求切实理解掌握。讲授要点:系统选种的概念、意义和主要优缺点。茶树产量性状、品质性状、抗逆性优劣的鉴别,直接鉴定和间接鉴的主要方法。茶树系统选种的无性系选种的方法和程序,系统选种的基本经验。第一节选择的意义第二节选择的基本方法一、混合选择法二、集团选择法三、系统选择法第三节茶树经济性状的鉴定7一、鉴定的作用和方法二、茶树优劣性状的识别三、茶树产量性状的鉴定四、茶树品质性状的鉴定五、抗性鉴定第四节系统选种的基本方法一、一般原则二、无性系选种的程序和方法三、有性系选种的程序和方法第四章有性杂交育种

8、(10学时)教学目的:理论上了解杂交育种的意义、作用及杂交亲本选配的原则,实践方面则要求通过教学实验掌握茶树有性杂交技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