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 论文 中国近现代海权的演变

军事理论 论文 中国近现代海权的演变

ID:12346576

大小:4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6

军事理论 论文 中国近现代海权的演变_第1页
军事理论 论文 中国近现代海权的演变_第2页
军事理论 论文 中国近现代海权的演变_第3页
军事理论 论文 中国近现代海权的演变_第4页
军事理论 论文 中国近现代海权的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军事理论 论文 中国近现代海权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军事理论”课论文论文题目中国近现代海权的演变所在院系xxxxxxx系专业班级xxxxxxxxx小组负责人111(1111111111,小组成员111(1111111111,333(1111111111),333(1111111111),333(1111111111),333(1111111111)任课教师xxx提交日期2010年12月4日人文社会科学系军事理论教研室2010年9月制蓝色的海洋是每个孩子童年的向往,生命源自于海洋,无论是我们的生命进化历程,还是我们孕育下一代的过程,人类繁衍和发展的每一步都深深地烙上了海洋的印记。大海的深处有什么,大海的对面又是什

2、么?这几乎是每个孩子都要向父母们寻求答案的问题,但欲知海洋须亲历海洋,不亲自驾驭风帆乘风破浪就永远无法体会海洋的壮阔与神奇。一、马汉的海权论海权,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从鸦片战争开始认识而到今天仍未被充分理论消化、而在实践上又迫切需要理论回答的问题。在甲午战争前的几年时间里,美国海军学院院长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就连续发表了《制海权对1660—1783年历史的影响》和《制海权对法国革命和法帝国1793—1812历史的影响》两部伟大著作,以理性的思维总结了海权理论,从而震动了整个世界。马汉的海权理论,将控制海洋提高到国家兴衰的最高战略层面。后来他进一步在《海军战略》一

3、书中概括指出:“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无论平时还是战时,对海权的运用便是海军战略。”马汉的海权理论告诉我们,海权是一个战略范畴,是国家海洋战略与海军战略的核心与基础。海权的实质就是,国家通过运用优势的海上力量与正确的斗争艺术,实现在全局上对海洋上的控制权力。①二、海上军事斗争在近代中国的重要地位1840年,英国舰队从海上敲开了中国国门,由此拉开中国近代史的序幕。20年后,英法联军再次用坚船利炮突破中国的海上藩篱,然后驱兵北京城。1884年,法国舰队肆行于东南沿海,福建水师惨遭败绩。10年后的甲午战争,更是上演了一幕历

4、史大悲剧,中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几年后,八国联军的炮舰又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此后的中国,更是国门洞开,有海无防;外国军舰在中国的领海和内河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地。②据不完全统计,自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西方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4次,入侵舰艇达1860多艘次,入侵兵力达47万人。③中国由一个完全独立的封建主权国家逐步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深渊。回顾不幸的近代历史,我们不难看到:外敌的不断入侵、特别是来自海上的外敌入侵,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灾难的直接根源。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5、三、中国近代海军发展迟滞的原因历史进入19世纪以后,世界各国,尤其是沿海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国家的兴衰荣辱也无可选择地与海军联系在一起。为贸易而向海外拓殖,为拓殖而拼命发展海军;海洋和海军实际上已成为西方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家战略问题。而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国,发展近代海军并未真正看清楚这一不可抗拒的时代大潮,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一种本能反应,仅仅是一种企图重新关上国门的较低层面的军事防御对策。因此,中国发展海军的整个过程始终呈现一种“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被动、消极和短视的状态。因此在1888年北洋舰队组建成

6、军之后,清政府认为海军已经发展到“用之自守尚有余”,便停止了海军发展步伐,甚至将有限的经费挪用于修缮皇家园林。低层面的思维,使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陷入三个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之一:中国发展近代海军缺乏经济之“源”。从18世纪到鸦片战争的百年间,清政府的年财政收入大致徘徊在不足四千万两白银的水平上,其中田赋一项就占到75―80%之高。百年经济发展的停滞实际上已等于负增长,加之鸦片贸易造成了巨额逆差,使清政府长期处于财政拮据、入不敷出的窘境。因此在鸦片战争期间,钦差大臣林则徐等人所进行的海防振兴事业,极少得到清政府在经费上的支持,全靠自行筹集款项。其来源一是历年洋

7、商捐资的留成;二是动员商人临时捐资;三是向广东省大小官员和民间摊派。林则徐当时深感“筹措经费,实为首务”,其实,他当时的举措仅是很小规模的,但已感到经费上的头痛了。及至李鸿章具体主持海军发展的年代,矛盾就更尖锐了。此时,西方列强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完成之后,蒸汽机被普遍采用,海军装备朝着大型铁甲舰方向发展,其经费也与日俱增。1861年,中国购买“阿思本舰队”只需花费白银150万两;而20年后仅购买一艘7300吨级的铁甲舰,其费用就高达182.4万两。清政府向德国订造“定远”、“镇远”和“济远”三舰共需银400万两。④这笔经费就是临时多方筹措的。由于经费有限,清政府

8、不得不集中力量先行发展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