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农信社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ID:12346584

大小:3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6

农信社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对策_第1页
农信社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对策_第2页
农信社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对策_第3页
农信社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对策_第4页
农信社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信社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农信社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对策浅谈农信社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及对策——对三台县芦溪信用社不良贷款增长个案实证分析今年以来,省联社将资产质量特别是不良贷款“双降”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点,三台县信用联社于5月30日召开了不良贷款清收大会,安排部署了全县的大会战清收保全工作,对持续不降反升的芦溪信用社领导班子进行了约见谈话。近日,县联社相关职能部门深入芦溪信用社和贷款户,对不良贷款增长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帮助其找准原因,分门别类,研究对策,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盘活不良贷款,保全信贷资产,确保实现“双降”已成为当务之急。一、基本情况该社2001年以后共计新增不良贷款

2、1125户、金额864万元,分别占不良贷款总户数的74%、总金额的59.7%。特别是去年以来,新增的不良贷款又是芦溪场镇个体工商户。二、不良贷款上升的主要原因(一)主观原因1、评级授信流于形式“病从口入”是产生不良贷款的根源。在对芦溪、立新、永江、建新等分社的贷款检查中发现这些分社较普遍地存在对个体工商户评估授信流于形式,一些授信户无基础资料、无档案内容,经营活动情况无记录,导致贷款形成风险后,无法监控。特别是对场镇户3万元以上、对农户万元以上的评级授信工作较为马虎,简单粗放。通过对立新、芦溪(含永江、建新)的检查中发现,评级授信的基础资料缺乏,基本情况不明,从

3、而导致这些贷款逾期率偏高。2、贷款到期后,处置清收不力,化解风险不及时,手段不硬,采取拖、等、看的态度,不果断。如栏河、芦溪、立新等10户欠贷户,欠贷额近50万元,均以房产作抵押,现贷款逾期少则半年,多则2年,均未采取有效收回措施,致使贷款难以收回。3、贷款管理松散,到期催收流于形式。主要反映在芦溪和原永江、建新合并后的贷款,经检查组对芦溪、建新、永江片区包片信贷人员的到期催收情况检查,其催收情况令人吃惊,个别信贷人员拿出的催收通知书少则几份,多则几十份均盖有公章和欠贷人私章,但无具体内容,等检查组检查时,才忙于填上内容,未检查时,则是只有印章无内容的空白催收单

4、。4、化整为零,垒大户。栏河、立新、芦溪、四平各分社均不同程度存在一户多笔、一户多人贷款。如芦溪、永江、建新抽检中发现,有51户共贷款220笔192万元,全部逾期,最多的一户达10笔、金额5万余元,全部逾期一直未还,户平4.3笔。又如栏河、立新有的一户3—5人,祖孙三代,大人、娃儿、男人、女人都贷款(主要是个别违规责任贷款,已处罚)凡属此种情况的贷款,基本都是不良贷款。5、村社干部私贷公用现象仍有发生。如立新卫生院同一天对三名医生各贷1万元交医院公用,到期后清收困难。经检查此类情况,全辖共有181户206笔村社干部贷款89.8万元,欠贷人数位居全县第二,欠贷金额

5、占全县四分之一,而这次县政府和县财政又不能将村社干部贷款纳入打包范围解决,今后清收非常困难。6、信贷人员到户催收有效时间少,贷款后续管理未跟上,部分信贷员忙于日常事务,实际到欠贷户家催收贷款少。如立新分社2007年1—6月主任、信贷员月平均每人下村仅为12天。有的信贷人员由于是去年11月新聘任到信贷岗位,对借款户的经营、信用状况等不熟悉、不了解,工作缺乏主动性,放松对到期、逾期贷款的管理和清收。7、贷款期限与借款人生产经营周期不匹配,人为延长贷款期限,致使风险暴露延后。如芦溪主社(含永江、建新)以及立新分社辖内普遍存在2004、2005年贷款期限订立为2—3年,

6、导致2007年贷款陆续到期。仅芦溪主社今年1—6月已到期此类贷款324万元,清收压力和风险的暴露都集中到今年。(二)客观原因1、员工数量减少,人员较紧,特别是信贷管理人员不足。从前面图表二可以看出,从2003年到2006年,存贷款及股金等各项业务大幅度增加,而人员却从40人减少至30人,减少25%,特别是从事第一线的信贷外勤人员,三年前全辖是9人,而现在加上信贷服务中心全体人员在内,全辖从事信贷管理和外勤的人员还是只有9人,加之今年以来,将信贷和外勤人员投入搞内外核对、清产核资,从而造成无人力、无时间去催(清)收不良贷款。2、新的更严的信贷管理制度,限制掩盖以前

7、违规贷款,加之信贷客户服务中心的成立,致使该社长期形成的贷款风险全部显现。由于芦溪主社和原永江、建新分社都设立在芦溪场镇,加之芦溪场镇经济较发达,不少个体经商户在芦溪主社、建新、永江分社交叉贷款,原在不同社分别贷2—3万元信用贷款不算超限额,而从去年12月成立客户服务中心后,将原永江、建新在芦溪场镇的一人多社多户头贷款归并在一起,问题和矛盾就暴露了。每户少则4—5万元,多则8—9万元,从而形成超过信用贷款限额又无法落实抵押,使贷款到期后不能按现行信贷管理制度办理借新还旧而形成逾期。3、现金清收不力,贷款到期后,不加强对客户信用观念的培养,经过多次的借新还旧,最终

8、风险暴露无法控制。栏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