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十单元第23讲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十单元第23讲

ID:12357765

大小:1.57 M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6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十单元第23讲_第1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十单元第23讲_第2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十单元第23讲_第3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十单元第23讲_第4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十单元第23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十单元第23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3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训练与测试[限时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12·南京调研)下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俄某一特定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下列有关该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A.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B.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C.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D.找到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解析 从“列宁参加义务劳动”等可判断出当时处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使苏维埃俄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和财力,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答案 A2.“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

2、政策。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A.把大中型企业全都收归国有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D.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而不是在土地方面实行改革。A、C、D三项分别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等内容。答案 B-8-3.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方法与评价结论,较为符合该政策实际的一项是A.基本否定,主要分析政策的目的 “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是极其错误的B.基本肯定,主要着眼政策的作用 集中全国力量保障军事胜利,保卫

3、了革命果实C.喜忧参半,主要进行辩证的评价 该政策本身就带有促进与阻碍的双重效果D.先好后坏,主要使用发展的观点 该政策初期适应战争需要,后期造成严重后果解析 首先,抓住题干要求——评价的方法与结论;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1918~1920年苏俄处于国内战争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在战胜敌人、巩固政权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国内战争结束后,该政策的继续推行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了政治动荡,D正确。答案 D4.下图传递的信息,不包括农民加入集体农庄A.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B.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C.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D.与

4、当时农村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图片反映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它表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重大改变,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逐渐被终止。这场运动主要是在中央的推动和压力下进行的,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粮食、资金等,但它超越了苏联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留下了不少经验教训。答案 D-8-5.(2012·泰安模拟)下表是1926~1940年苏联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状况。由此可见,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所呈现的特点有增长年均增长速度重工业18.4倍21.2%轻工业6.2倍14.1%农业26%1.5%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②

5、牺牲农业片面强调重工业 ③社会消费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④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度下降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 从增长速度看,农业发展过慢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反映了苏联牺牲农业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现实;农业发展缓慢影响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1926~1940年苏联重工业、轻工业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因此④错误。答案 C6.有学者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该观点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C.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D.揭示

6、了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答案 B7.(2013·安徽六校联考)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的一幅题为“推广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当时的苏联A.调整农业政策,促进农业市场化B.调整农业政策,实现农业集体化-8-C.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生产量D.农业经济改革,支持工业化建设解析 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可知,图片反映了赫鲁晓夫推行的“玉米运动”。赫鲁晓夫推行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政策,以提高粮食产量。答案 C8.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上图看这些改革对苏

7、联经济建设的作用是①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 ②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 ③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④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导致苏联解体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 D9.(2012·西安模拟)1970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发表了一封《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其中谈道:“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去除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据此判断A.萨哈罗夫不满赫鲁晓夫的改革B

8、.萨哈罗夫认为经济改革的前提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C.萨哈罗夫的这一观点成为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D.萨哈罗夫的观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