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方言与城市文化幻灯片

天津方言与城市文化幻灯片

ID:1235883

大小:297.00 KB

页数:71页

时间:2017-11-09

天津方言与城市文化幻灯片_第1页
天津方言与城市文化幻灯片_第2页
天津方言与城市文化幻灯片_第3页
天津方言与城市文化幻灯片_第4页
天津方言与城市文化幻灯片_第5页
资源描述:

《天津方言与城市文化幻灯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天津方言与城市性格谭汝为天津师范大学讲座的六个小题第一、关于天津方言岛第二、天津话的母方言来自皖北平原第三,天津方言的语音特点第四、天津方言的文化特质第五、天津方言的幽默情怀第六、天津城市文化在方言中的体现一、关于天津方言岛天津方言与普通话接近。其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其次在词汇方面,而语法与普通话基本相同。其特点是:四个声调中阴平声的调值低降,齿音字较多。下列阴平声调的词语,天津话读音与普通话读音的差异十分明显,例如:天津、标兵、沙发、西医、高招、灰堆、飞机、抽烟、西沽、抓瞎、三鲜、清真、阴天、胳膊等。天津市辖区内分为六个方言片(1)北部

2、地区:蓟宝宁话片(蓟县、宝坻、宁河),与唐山话接近。(2)南部地区:沧州话片,如津南区小站镇、大港区的大部分地区。(3)市区西北部:武清话片,如杨村、双街、双口,与北京话接近。(4)市区西南部地区:静海方言区,如西青杨柳青、津咸水沽,说静海话。(5)红桥区北部和北辰区:北辰话片,如西沽、丁字沽、北仓、宜兴埠、西堤头等。是武清话与天津话之间的过渡。天津方言区的范围(6)天津话片以旧城区为中心,包括南开、河北、河东、河西、和平5个区,红桥区大部分街道;西青区中北斜和永红两个乡的东部,大寺乡、王稳庄乡北部的3个村;津南区双港乡的大部分村,东丽区西北

3、部的部分村镇。天津市的各类方言从辖区地图由北往南:唐山话--北京话--天津话--静海话--沧州话。天津话是被静海话和武清话 包围的方言岛天津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的一个分支。天津方言区的东、南、西三面被静海方言区包围着,北部则是武清方言区,这就形成了一个“方言岛”。所谓方言岛是语言学术语,就是由于历史上大规模移民,使外来的方言势力占据了原来某方言区,形成被原方言区包围着的独立的方言孤岛。承德话片就是一个方言岛承德距离北京200多公里,但居民却操纯粹的北京话。这是由于清康熙年间兴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首都的宫廷供奉人员和皇宫卫队的大批官兵移住该地定居

4、,以致压倒原住居民所操方言,使之同化于北京话,因此承德就形成了一个方言岛。方言岛的成因方言岛的形成,有三个必要的条件:第一,大规模集体迁徙;第二,聚居不散,形成相对独立的语言社团;第三,外来的方言社团在当地社会生活中处于相对的优势地位。天津方言岛来自何方?天津方言岛呈倒个等腰三角形,底边距旧城北约l公里,尖端距旧城南约22公里。天津方言岛以北居民,语言接近北京话,东北接近唐山方言,西南和东南接近静海方言。据专家考查推测,天津话来源于江苏和安徽北部的方言。著名学者李世瑜先生调查考证:天津方言的母方言来自以宿州为中心的皖北平原。二、天津母方言来自

5、皖北平原明代实行军屯制度,外地大量移民以军事组织形式来到天津一带屯垦官田。“燕王扫北”,安徽宿州一带大批军士携眷来津,形成相对牢固的“语音社区”。查询《明史》发现,明初天津卫驻军籍贯多为江苏和安徽,以皖北地区居多。当时规定:每位将领可带百名原籍士兵携家属北上,人数约达五万之多。天津是座移民城市,当时土著人口尚少,驻守卫城的安徽方言处优势地位,对天津话的产生与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先后两次赴安徽寻根调查去年和今年,笔者应邀参加天津市政协文史委组织的“天津方言寻根调研组”先后两次赴安徽调查,行程22天。先后到安徽省宿州、固镇、灵璧、蚌埠、凤阳、

6、蒙城和合肥等地进行深入调查。语音组和词汇文化组有分有合,先后举行各种类型座谈会14次,问卷调查合作人和发音人近40人。天津话母方言产生的地域范围与天津方言相似的淮北方言,以固镇、宿州和蒙城这个三角区域为中心。其四界范围大致是:江苏徐州市以南,淮南市以北,涡阳县以东,“五泗灵”(五河、泗县、灵璧)以西。天津方言的母方言,很可能就来自这个地域范围。(明清两代皆属凤阳府辖区)调查结果证实了李世瑜的观点词汇调查汇总对比:固镇、宿州、蒙城与天津方言词汇相近,而凤阳最远,合肥次之。语音调查主要是该方言点音系和连读变调情况,以听音记音为主,辅以录音分析。天

7、津话来源于当时军队里通用的“南京官话”(南直隶辖区,包括今江苏、安徽)。经600年发展演变,今天的天津话在语音上与固镇等地仍显示出较突出的相似性,是同步发展的结果。今晚报“天津方言岛寻根”系列报道今年8月今晚报派出“天津方言岛寻根”报道小组,赴固镇、蚌埠、宿州、蒙城等皖北平原多个城镇实地采访,以百姓视角记录当地的乡音、乡情,探寻津皖两地在语言、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历史渊源,为津味文化寻根溯源。他们的采访调查结果印证了我们上述初步结论,并补充提供了大量鲜活的例证。冀、鲁、京、东北方言 对天津话也产生一定影响天津是南北漕运中心,北方贸易转运重镇,商

8、贾聚集、五方杂处。明清两代,许多苏皖及晋冀鲁豫地移民,或屯垦,或漕运,或逃荒,或经商,或闲居,陆续迁至天津。盐业、金融、实业、商业,乃至政界、军界、文化各色人物都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