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手法赏析文档(2)

诗歌手法赏析文档(2)

ID:12370277

大小:3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6

诗歌手法赏析文档(2)_第1页
诗歌手法赏析文档(2)_第2页
诗歌手法赏析文档(2)_第3页
诗歌手法赏析文档(2)_第4页
诗歌手法赏析文档(2)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手法赏析文档(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一:虚实结合在诗歌鉴赏中,最让学生头疼的就是手法分析题。原因之一,就在于学生缺乏手法知识储备,鉴于此,有了细讲诗歌手法的念头。本篇主要讲讲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之一——虚实相生。 一、什么是“虚”与“实”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二、古诗中的“虚”“实”运用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  以《雨霖铃》为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

2、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实。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2、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

3、景,故属虚写。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以《虞美人》为例: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句,写愁绪。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  又如《游园不值》: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两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这是化实为虚。       4、侧面为实,正面为虚。  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一句子以温馨景象,反衬人的

4、孤独、凄凉的心境。三、虚实结合在古诗中的作用  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前两联写实。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意味着盘踞八年的“安史

5、之乱”老巢被摧毁,杜甫禁不住“涕泪满衣裳”!这是悲极而喜而又喜极而悲!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收蓟北、涕泪满衣裳、却看、漫卷诗书”都是突然之间“喜欲狂”的生活真实!  后两联写虚。我们“放歌”、“纵酒”欢庆胜利,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返老还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诗人回家畅想曲的节奏轻快、和谐,地点转换

6、让人目不暇接!此时杜甫的感情,如洪峰迭起,向前奔涌,一泻千里啊!  假如没有这两句虚笔,一路实写到底,就难以表现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路返乡的愿望!此诗之所以被誉为“杜甫生平快诗”,关键之一在于虚实妙合!虚写尤不可缺,恰如王世贞《艺苑卮言》所云:“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一必虚。”  总的来说,虚实结合,可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二:衬托一

7、、什么叫衬托所谓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 二、衬托的类型,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 (1)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  如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2)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

8、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三、衬托在古诗中的运用  衬托在古诗中,可用于写景,也可以用于状物,还可用于抒情。  诗人根据实际需要,使衬托呈现出如下一些具体形式:       1、冷暖相衬。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这里,诗人先勾绘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后再涂抹天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