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视域下纸媒的发展策略-----以《广州日报》为例

媒介融合视域下纸媒的发展策略-----以《广州日报》为例

ID:12371441

大小:238.50 KB

页数:163页

时间:2018-07-16

媒介融合视域下纸媒的发展策略-----以《广州日报》为例_第1页
媒介融合视域下纸媒的发展策略-----以《广州日报》为例_第2页
媒介融合视域下纸媒的发展策略-----以《广州日报》为例_第3页
媒介融合视域下纸媒的发展策略-----以《广州日报》为例_第4页
媒介融合视域下纸媒的发展策略-----以《广州日报》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媒介融合视域下纸媒的发展策略-----以《广州日报》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媒介融合视域下纸媒的发展策略-----以《广州日报》为例1、相关定义1.1、研究对象概念及界定1.4.1报纸广告1.4.1报纸广告报纸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是社会进步的精神食粮。胡政之曾说过:“以新闻事业之是否发达,而断定其国文野之程度;凡新闻事业发达之国家,其文化程度必高,反之文化程度必低”。[1]从世界上第一张报纸唐朝的《开元杂报》,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报纸得到空前的发展,社会到处弥漫着报纸的气息,报纸广告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之后报纸经历了一轮又一轮不断出现的媒体的冲击,广播、电视、[1]胡政之.中国新闻事业

2、[A].见:黄天鹏.民国丛书(2)[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30:243.1.2、概念界定1.4.1慈善报道在本文对慈善报道的定义进行界定之前,首先介绍一下慈善的含义。慈善是人类最悠久的社会传统之一。翻看中国的历史,慈善的话题早在先秦诸子百家时期就有论述,《北史崔光传》中最早出现”慈善”一词,意为善良仁慈、富同情心。传统意义上的慈善是指政府与社会公众建立在自愿基础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无偿救助行为。[6]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其概念和内涵得到不断的扩展,在当今社会,”慈善”一词已经演变成了一种人们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具有一定的社会

3、意义。现代慈善是慈善者自觉地从同情、怜悯或宗教信仰出发对贫弱者予以金钱、物品或是服务行为的救助,或者提供受教育、就业机会等其他一些实际援助。[7]慈善报道,顾名思义,就是与慈善有关的新闻报道。目前,我国对这个议题的研究还很少,对慈善报道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概念界定。因此,根据社会学科对慈善内涵的描述,本文将慈善报道界定为对慈善事业的运作、发展及其引发问题的相关事实的报道。1.4.2现代慈善文化所谓慈善文化,是指一种以利他主义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3传播、实施、奉行慈善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形状。[8

4、]现代慈善文化,顾名思义,是与传统慈善文化相对而言,现代慈善文化突破了传统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特征,下面本文将分别从观念层和制度层两方面来界定现代慈善文化。(1)观念层。观念层是慈善文化的核心,指慈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需要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慈善道德、慈善目标等。[9]现代慈善文化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价值观,此外还包括自愿性、民间性、大众性、平等性、组织性等理念。其中自愿性是指慈善是捐助者自发自愿的行为,捐与不捐或捐多少不应受外力干涉,全由公民个人或组织自己决定;民间性是指慈善资源主要来源于民间的捐助,现代慈善事业本质上是民间而非官方的事业

5、;大众性是指现代慈善事业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是整个社会文明提高的表现”;[10]平等性是指慈善捐助双方体现的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不同于传统慈善传达的施舍和怜悯思想,现代慈善认为慈善行为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和尊严;组织性是指慈善组织、基金会等民间组织是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运行机构和重要载体,民间组织为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2)制度层。制度层是指用于倡导、规范慈善行为的政策法规、成文规定。[11]现代慈善文化的制度层主要是指慈善事业发展需要的政策法规,用于促进慈善组织的发展、激励慈善捐

6、赠、监督管理慈善事业等。此外,现代慈善文化的制度层还包括慈善机构内部为加强管理和倡导社会从善的规章制度以及社会上约定俗成的倡导慈善的成文或不成文规定等。[12]1.4.3利他主义价值观利他主义价值观是现代慈善文化的核心思想,它是现代慈善的根本动力。利他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利他行为可以被定义为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他人当做唯一的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包含四个特征:以帮助他人为目的、是完全出于自愿的行为、不应该带有外在酬赏的期望、利他者本身可能会有损失。[13]对于利他行为的发生,决策理论提出了”利他行为的决定过程模式”

7、,该模式将利他行为的决定过程分为知觉到需要、个体责任归属判断、决定如何给予帮助等几个阶段。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利他行为通过强化和观察学习来实现,某些形式的赞扬和榜样的力量,对人们采取利他行为有重要的影响。1.4.4框架理论1新闻框架的起源和定义框架理论最初来源于社会学和心理学。1974年戈夫曼(Goffman)在出版的《框架分4析》一书中,首次将框架理论运用到了传播领域,他认为”人们是将日常生活的现实图景纳入框架之中,以便对社会情景进行理解与反映。人们借助于框架来识别和理解事件,对生活中出现的行为赋予一定的意义,否则这些行为和事件就没有任

8、何意义。”[14]社会建构论是新闻框架存在的理论前提,按照伯格(Berger)和卢克曼(Luckmann)的看法,”客观的结构是在生活世界中同其主观建构结合在一起的。”[15]我们所看到的社会真实,实际上都是建构而来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