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心得

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心得

ID:12374810

大小:3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6

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心得_第1页
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心得_第2页
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心得_第3页
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心得_第4页
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心得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心得刘志伟2012年山东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在几个繁忙的工作日后宣告结束了,工作虽劳累却也不免让人产生一些思考。下面我就此次阅卷的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感受。考生的优秀之处不需多说,单就其中的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从作文的立意、选材、表达三个方面阐述一下,并就以后自己在教授作文时的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浅谈一下。(一)立意今年的作文命题属于材料作文。作文材料引用了孙中山先生1913年在日本写给邓泽如的书信中的一段话。这段话共三句,第一句“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指明了作文立意的方向。就是要为了国家、民

2、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前途而担当重任,矢志不渝。第二三句“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是针对第一句话提出了作文立意的要求和条件。就是要不畏挫折,战胜困难,坚定信念,心存希望,奋力向前;又要顺应时代,合乎规律。孙中山先生当时话语的背景是民主革命遭受挫折、困难重重、步履维艰,然而孙中山在挫折、困厄面前振兴民族为民众谋幸福之志未变,勇于革命、追求进步的信念不动摇,勇往直前、前仆后继的行动未停止,最终他领导的民主革命也挽救了民族危亡,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辛亥革命100年过去了,

3、对照当下中国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论内部还是外部都出现了阻碍改革发展的种种困难。作为建设未来中华的主力军的青少年学生读完这则材料不难想到自己也应该如孙中山所言像先贤志士一样,勇于担当历史重任,不畏艰险,坚守必胜信念,心怀希望,奋力向前,走向成功。此为命题者从历史中找到了孙中山的话与眼前形势的契合点,提出了对当下青年学生的考验和期望。因此,本材料的最佳立意就被圈定为“为了国家、民族勇于担当重任,奋力拼搏,坚信未来”。今年的作文属于纯材料作文,对山东考生来说有点小意外,于是阅卷组对作文立意的范围要求就适当放宽了。只要是触及了材料中的相关方面都勉强算

4、符合题意,在作文得分标准对内容的要求中的第一条由以前的“切合题意”改为“符合题意”,由此可见一斑。阅卷组的口头要求明确提出了放宽立意,多关注内容和表达。在这样的指导之下,在平日看来的偏题作文也变成了基本符合或是符合题意了。比如谈“坚持”“理想”“信念”也有很多能得45分以上。在实际的批阅过程中从作文立意上看,以“勇于担当”和“战胜挫折、困难”这一类得分较高。在谈“勇于担当”的这一类文章中一般都会自然而然地谈到勇于担当就要不畏挫折、战胜困难才能走向成功。而恰恰高分段就出自这类文章。由此可见,今年作文立意对一般学生而言影响不大,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二三流选手,得个基

5、准分稍往上也就符合他们平日的水平了。但是对优秀生来说,要想得高分立意这一重要环节更是绝不能废弃的,对材料的立意的准确把握是必不可少的第一关。有一小部分学生远远地偏离了材料的中心,比如只就改革谈改革,只谈符合历史潮流等例文就只能被打入冷宫了。在阅卷时大家第一个步骤就是浏览一下整篇作文以此来确定该文属于几类作文。此时,最关键的就是立意是否符合材料,这第一关就决定了它的等级,因此立意准确是得高分的第一步。(二)选材今年阅卷组对内容充实的界定是“能联系历史、现实、又能联系自己实际,三者有一方面即可,并能用例具体鲜活”。内容比较充实是“有联系三者之一,但不具体,过于笼

6、统,感情不够真实”。内容单薄定义为“只论述无具体材料”。内容不当是“材料与观点不匹配,对材料不论述”。作文材料的选用是和作文立意紧密相连的,不同的立意需要不同的材料来支撑。本次高考的作文立意决定了考生对材料的选用比较充足,很少出现搜肠刮肚找不到合适素材的情况。因为平日的写作训练中此类素材积累和应用都很频繁。最终的结果是材料的选用不会给考生带来多大障碍,大部分考生选材比较恰当,但是造成了从整体上看材料的选用既普遍又普通,很少有新意的局面。比如考生在论述“勇于担当”时纵向选用历史名人,从古代的商鞅、王安石、文天祥、顾炎武等到近代的林则徐、梁启超、谭嗣同等。选用现

7、当代社会各行各业的名人,如邓稼先、朱光亚、杨善洲、“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人物事迹。横向选材多用富兰克林、林肯等。在选用材料论证“战胜挫折、困难”时范围就更宽广了。不必说爱迪生、霍金,也不必说海伦凯勒、史铁生、刘伟,更不必说小说中的桑提亚哥,还有动物界中的老鹰涅槃、骆驼。总之,选材用例十分丰富并且较恰当,只是这些事例在平日写作中用得太频繁,考生往往前一个用了下一个又重复了。尤其像刘伟这样的例子使用的人次太多,给人一种俗不可耐的感觉,用得虽然恰当却无光彩可言。没有新鲜的材料就不能很好的刺激阅卷者的神经,使阅卷者感觉千篇一律,这样会导致高分难打。这是此次作文选材

8、的最大特点,至于个别优秀卷与低分卷自不必说了。在这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