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长期羁押清除研究

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长期羁押清除研究

ID:12380947

大小:40.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16

 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长期羁押清除研究_第1页
 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长期羁押清除研究_第2页
 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长期羁押清除研究_第3页
 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长期羁押清除研究_第4页
 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长期羁押清除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 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长期羁押清除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长期羁押清除研究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长期羁押清除研究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长期羁押清除研究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长期羁押清除研究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长期羁押清除研究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长期羁押清除研究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长期羁押清除研究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长期羁押清除研究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长期羁押清除研究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长期羁押清除研究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长期羁押清除研究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长期羁押清除研究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长期羁押清除研究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长期羁押清除研究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长期羁押清除研究

2、第23卷第5期2007年10月忻州师范学院JOURNALOFXINZHOUTEACHERSUNIVERSITYVo1.23No.50ct.2007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长期羁押清除研究吴秀荣(淮安行政学院,江苏淮安223001)摘要:”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一大亮点,它从根本法的角度制约公权对人权的侵害.而超期羁押问题,就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越出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对公民人权的严重侵犯.为了预防和纠正超期羁押,尊重和保障人权必须转变执法观念,树立人权保障意识;完善立法,建立人权保障的长效机制;严格执法,强化监督.关键

3、词:根本法;尊重和保障人权;超期羁押;转变观念;完善立法;严格执法中图分类号:D9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491(2007】05—0087—04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第四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在我国政府签署《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后,我国人权发展史上的又一亮点.人权概念写入宪法是党和国家对人权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是中国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重大突破.然而,对”人权”入宪,有人说:”这只不过是写在纸上

4、的东西”,也有人说:”写进《宪法》也不好兑现”.因此在具体的社会行为和法律实践中,无论是法律界还是一般公民,都有必要知道,”人权”到底包括哪些权利?1人权的内涵列宁说:”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一,孙中山亦说:”宪法者,政府之构成法,人民之保证书也”l2J,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次修正案”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则进一步明确地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义务主体界定为”国家”,把”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为国家的”宪法义务”,从国家根本法的角度提出了对政府公权的限制以及对人权侵害的约束,从而能有效地保障人权.由此可见,限制国家权力,保

5、障公民权利始终是宪法中不变的核心内容.只有弄清人权的内涵,《宪法》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承诺才不至于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才能落到实处,才能使公民不需再付出沉重的代价,亦才能使其成为政府不可侵犯的红线和公民的护身符.“人权是人作为人基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当享受的权利.”理论上证明,人权有三种存在形态:应有人权,法定人权和实有人权.应有人权是人权的最初形态.广义上的应有人权包括一切正当权利,即法律范围内外所有的正当权利;狭义上的应有人权特指应当有,而且能够有但没有法律化的权利.法定人权是指以实证法律的规范形态存在或据此推定存在

6、的权利,是立法者主观意志客观化的结果.实有人权是指权利主体实际享有和行使的权利.我国现行宪法采用列举的方式规定了法定人权的具体内容: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严权,住宅不受侵犯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批评和建议权,申诉,控告或检举权,取得国家赔偿权,劳动权和休息权,保障权,物质帮助权,教育权,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权,妇女平等权,老人,父母,儿童等受国家保护权,华侨,归侨,侨眷受国家保护权.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当长时期内,我们不仅在宪法和法律上不使用”人权”概念,而且在思想理论

7、上将人权问题视为禁区.特别是”文革”时期,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人权”被当成资产阶级的东西加以批判,在实践中也导致了对人权的漠视和侵犯.1982年通过的现行宪法,将过去本属于最后一章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移至了总纲之后,作为第二章,突出了宪法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的作用,条文也由原来的10多条增加到20多条.基于这部宪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找到了一条适合国情的促进和发展人权的道路,我国人权状况由此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当代中国和世界人权发展的实践,对人权问题进行再认识,首先从对

8、外斗争的角度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中国要把人权旗帜掌握在自己手中.1991年11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收稿日期:2007—01—04作者简介:吴秀荣(1965一),女,淮安行政学院法政部副主任,副教授.88忻州师范学院第23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