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 实验技能与创新第1讲力学实验与创新

专题7 实验技能与创新第1讲力学实验与创新

ID:1239340

大小:84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1-09

专题7 实验技能与创新第1讲力学实验与创新_第1页
专题7 实验技能与创新第1讲力学实验与创新_第2页
专题7 实验技能与创新第1讲力学实验与创新_第3页
专题7 实验技能与创新第1讲力学实验与创新_第4页
专题7 实验技能与创新第1讲力学实验与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7 实验技能与创新第1讲力学实验与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姓名:_____ 班级:______ 学号:____                   专题七第1讲 力学实验与创新1.(2015·安康二模)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图1(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_______.(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

2、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测量重物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你提出一个解决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2.(2015·山东理综·21)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②如图2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1、O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N,测出所对应的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图2F(N)00.501.001.502.

4、002.50l(cm)l010.9712.0213.0013.9815.05③找出②中F=2.50N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O′,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OO′.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3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段的拉力记为FOA,OB段的拉力记为FOB.图3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1)利用表中数据在图4中画出F-l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0=________cm.图4(2)测得OA=6.00cm

5、,OB=7.60cm,则FOA的大小为________N.(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图5中作出FOA和FOB的合力F′的图示.图5(4)通过比较F′与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3.(2015·潮州市二模)用如图6所示的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图6(1)为了消除长木板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必须在长木板远离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块薄木板,反复移动薄木板的位置,直至不挂沙桶时轻推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做______________运动.(2)为保持拉力的方向不变,应调节滑轮的高度使

6、细线与________平行.(3)挂上沙桶后,某同学只改变小车的质量进行测量.他根据实验得到的几组数据作出a-图象如图7.根据图可判断本次实验中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为________N.(保留到小数点后二位)图74.(2015·皖南八校二次联考)某同学想利用滑块在倾斜气垫导轨上的运动来验证动能定理.如图8所示,测量步骤如下:图8①将长为L、原来已调至水平的气垫导轨的左端垫高H,在导轨上间距为l的两点处分别安装光电门P1和P2.②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滑块上遮光条的宽度d.③接通气源及光电计时器,将滑块

7、从导轨左端自由释放.测得滑块分别通过两个光电门时遮光时间为Δt1和Δt2.阅读上面的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本实验验证动能定理的原理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测出的物理量表示)(2)实验所用滑块的质量m=600g,其他数据如下L=1.5m,H=10cm,l=50cm,则实验中外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g=10m/s2)(3)写出减小实验误差的一种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15·泰安市二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9所示装置来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