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和科技

专题三: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和科技

ID:1239548

大小:8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09

专题三: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和科技_第1页
专题三: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和科技_第2页
专题三: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和科技_第3页
专题三: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和科技_第4页
专题三: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和科技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三: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和科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轮复习提纲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一、考情分析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思想、灿烂多彩的文化以及世界领先的科技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所以,最近几年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十分突出,特别是关于思想部分的内容,更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每年都有题目涉及。因此对于本专题的复习应予以高度重视。复习重点主要集中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宋明理学”、“明清儒学”以及“重要科技成就”和“文学艺术成就”等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上。另外在2014年高考备考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阶段特征,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西汉董

2、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明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是重中之重。2.把握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科技发明特别是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3.从总体上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文学艺术的阶段特点并分析其成因;关注京剧的发展历程及其艺术成就。4。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复习本专题内容应注意结合政治文明历程和经济成长历程中同时代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深刻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注意各个时期思想、科技文化成就的时代特征。5.用唯物辩证法观点认识中国古代文化,既要看到辉煌的一面,又要看到不足的一面;既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又要避免盲目自大。二、知识整合1、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1)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思想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社会大变革有利于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知名的思想家。(3)各国纷争的局面,为思想自由化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4)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在这样的大变革时代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于是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经济基础的变革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必然反映。2、儒家思想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地位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被冷落原因:其学

4、说强调道德感化,重视伦理亲情,脱离当时奴隶制渐趋崩溃、战国纷争的现实,无助于实现统一,不为新兴地主势力所青睐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2)秦朝:遭压制、摧残原因:儒生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落后于形势的发展。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巩固秦政权,儒家由民间转入地下.特点:儒学不能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统治者用政治

5、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3)西汉:独尊原因: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倡导“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宣扬“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思想基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正统思想.特点:以儒学为基础,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相互结合,互相渗透。儒家思想宗教化、经学化、政治制度化。(4)宋明:新发展——理学宋朝:朱熹吸收佛、道教思想,将儒学发展为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实际是为封建纲常辩护,使儒学系统化,但也逐渐失去活力。明朝: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

6、,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通过“内心自省”、“以致良知”。说明理学由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演变,也说明它已经走向极端。特点: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使儒学服务统治的政治作用和修养身心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5)明清之际:受批判,获新生原因::四书五经和八股取士僵化了思想,“异端”李贽指责批判孔子,揭露道学虚伪;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法制,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王夫之提出朴素辨证、发展的思想,主张“趋时更新”。特点:明清儒学

7、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进,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6)近代:崩溃维新变法时期: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减少变法阻力。戊戌变法后:儒家思想开始受到批判,西学的传播,科举的结束都是对儒家的打击。新文化运动:彻底被批判,受猛烈抨击,正统地位根本动摇。原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逆流,激进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提出“5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以宣扬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解放人们的思想。(7)新中国成立至

8、文革:彻底动摇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儒家被当作封建糟粕完全否定,儒学的统治地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