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呃逆的证治举隅

顽固性呃逆的证治举隅

ID:12398843

大小:3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6

顽固性呃逆的证治举隅_第1页
顽固性呃逆的证治举隅_第2页
顽固性呃逆的证治举隅_第3页
顽固性呃逆的证治举隅_第4页
顽固性呃逆的证治举隅_第5页
资源描述:

《顽固性呃逆的证治举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顽固性呃逆的证治举隅[摘要]呃逆,俗称“打嗝”,是指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症。属中医“呃逆”、“哕”范畴,是气由下冲向上,出于喉咽,呃呃作声,连连不绝,声短且频,有声无物之证。呃逆系多种原因导致气机升降不畅所致,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其证有虚实之分。顽固性呃逆虽然病位在膈,但与胃、肠、肝、脾、肺、肾等脏腑相关。应根据其病史、临床表现等明确脏腑病变所致。一般来说,由胃、肠所致者十有七八,多由胃肠功能紊乱,失于通降,胃气上逆动膈所致。[关键词]顽固性呃逆;中药治疗;胃气上逆动膈;脏腑功能衰退[中图分类号]r256.31

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1)12(b)-110-03呃逆,俗称“打嗝”,是指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症。呃逆又称膈肌痉挛,常见于受寒或食入药物、冷食、吸入冷空气等,使膈肌发生不自主的痉挛性收缩的一种常见症状,继发性呃逆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1],消化系统疾病(如:肝癌、胃癌、肺癌、溃疡病、胃炎),癔症以及服用某些药物等刺激因素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顽固性呃逆指呃逆持续24h以上,甚至持续数日甚至数十日不愈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睡眠、进食等正常生活。1发生机制呃逆的发生是受延髓呼吸中

3、枢的控制,是由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收缩运动引起的一种神经反射动作,其反射弧向心路径是迷走神经、膈神经及第6~12胸交感神经向心纤维;中枢是第3颈至第5颈髓的膈神经、脑干的呼吸中枢、延髓网状结构和下视丘间相互作用;离心路径是膈神经、声门及呼吸辅助肌的离心纤维。当外周刺激经迷走神经或膈神经的感觉纤维传入中枢,或者中枢疾病使膈神经的运动纤维传出冲动增多,均可引起呃逆。引起呃逆的主要原因是反射性的,即各种理化因素的刺激引起的;另一方面为精神因素。顽固性呃逆多见于重症久病,临床各科均可发生,处理起来非常棘手。久治不愈者常可出现吸入性肺炎,反流性食管炎,急性胃

4、黏膜撕裂等并发症,使病情更加复杂。祖国医学认为,顽固性呃逆,属中医“呃逆”、“哕”范畴,是气由下冲向上,出于喉咽,呃呃作声,连连不绝,声短且频,有声无物之证。呃逆系多种原因导致气机升降不畅所致,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其证有虚实之分。其中,实证起病急骤,多因寒邪客胃、胃火上冲、肝气郁滞、食滞胃肠等原因引起,呃声响亮有力,连续发作;虚症好发于重病、久病之后,多因病期长或大量使用一些耗伤正气的药物,致使人体正气亏虚,延及脾胃,失于和降,虚气上逆动膈而发生,呃声断续不继,声音低微,饮食难进,多为元气衰败的危恶证候[2]。2辨证论治2.1寒积于中,胃气上

5、逆症状:呃声沉缓有力,得热则减,遇寒则甚,胃中发凉,冷痛胀满,泛吐清水,不思饮食,舌淡,舌苔白润,脉沉或迟。辨证分析:属实证,本证多因过食生冷或寒凉药物所致,胃气为寒邪所遏,失于和降,夹寒气上冲,气逆动膈。寒积于中,则胃中发凉,遇寒则甚,得热则减,寒饮凝滞,则泛吐清水,胃气上逆致呃声沉缓有力。治则:温中散寒,降气止呃。处方用药:丁香散加减(丁香、柿蒂、良姜、甘草、厚朴、干姜、木香、细辛)。2.2阳明腑实,胃火上冲症状:呃声响亮,冲逆而出,胃脘疼痛或有灼热感,口臭烦渴,喜冷饮,口燥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舌苔黄,脉滑数。辨证分析:属实证阳

6、证,本证多由嗜食辛热炎或过用温补药物,燥热内盛,邪热蕴结而成,实热蕴结胃肠,胃火上冲,火为阳邪,其性高扬,故呃声洪亮,冲逆而生。治则:清胃泄热。处方用药:竹叶石膏汤合温胆汤加减(竹叶、石膏、麦冬、甘草、党参、半夏、竹茹、陈皮、茯苓、枳实、柿蒂、大黄)。2.3肝郁乘脾,痰阻胃逆症状:呃逆连声,胸胁胀满疼痛,善太息,抑郁恼怒则发作,情志转舒则稍缓,纳食减少,腹胀便溏,肠鸣矢气,食入不化,头目昏眩,苔薄白,脉弦。辨证分析:属实证,肝木克脾土,脾胃相表里,所以肝出现问题,最倒霉的就是脾和胃,就会导致呃逆连声,胸胁胀满疼痛,善太息,抑郁恼怒则发作,情志转

7、舒则稍缓,纳食减少,腹胀便溏,肠鸣矢气,食入不化,头目昏眩,苔薄白,脉弦。治则:降气化痰,和胃止呃。处方用药:旋覆代赭汤[3]合越菊丸加减(旋复花、代赭石、党参、甘草、半夏、川芎、苍术、香附、栀子、神曲、苏梗、川楝子、木香)。2.4血滞胸膈,胃失和降症状:年老体弱,久患呃逆,反复发作,顽固难愈,气机不畅,久病入络,血瘀气滞,胃失和降,胸闷不舒,心悸气短,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沉弦或细涩。辨证分析:属虚中夹实,年老体弱,久患呃逆,反复发作,顽固难愈,气机不畅,久病入络,血瘀气滞,胃失和降,胸闷不舒,血滞胸膈致心悸气短,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治则

8、:活血化瘀,降逆止呃。处方用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桃仁、红花、甘草、枳壳、赤芍、柴胡、川芎、桔梗、牛膝、五灵脂、元胡)。2.5脾失健运,浊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