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谈拙政园中部景区

园冶谈拙政园中部景区

ID:12417185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7

园冶谈拙政园中部景区_第1页
园冶谈拙政园中部景区_第2页
园冶谈拙政园中部景区_第3页
园冶谈拙政园中部景区_第4页
资源描述:

《园冶谈拙政园中部景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以拙政园中部为例分析《园冶》论述的造园部分手法【摘要】:拙政园的园林艺术,在中国造园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中部景区,又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中国古代造园著作《园冶》中,对造园手法立基、借景有着详细的记载。《园冶》中的理论依据,在周政园中得到了落实,拙政园中的每一处景观,均透露着中国古代君子的闲情逸致、淡泊高远,同时也展现出彼时造园的考究与精湛的技艺。【关键词】:拙政园;《园冶》;置山;理水;立基;借景《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

2、,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在计成的《园冶》中,对于园林建筑的立基与借景有着相当详细的介绍。在立基一篇中,着重讲述了建筑的选址,建筑与环境的匹配,与理水艺术。其中“筑垣须广,空地多存,任意为持,听从排布”讲的是造园需要发挥创造性,留出大量的空间。这句话,在我看来,是最值得学习与领悟的,需要跳出现在已有的模式,不断的积累与创新。而借景一篇中所讲到的“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更是得到了大量的实践运用,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所在。说道拙政园中部景区,那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所在,主景区以大水池为中心,水域有聚有散,聚处辽阔,散出曲折。水池东西两侧留

3、有水口,伸出水尾,疏水若为无尽。水中筑有东、西两岛山,将水池分为两部分,西山“雪香云蔚亭”立于其上,东山“待霜亭”藏于其中,两山之间有溪谷,架小桥,栽植柑橘梅花,暗合待霜亭,香雪海。西山西南角“荷风四面亭”洽处于水池中央,西、南各有一曲桥,系统“柳荫曲路”,南街“南轩”,为全园之交通枢纽。中园之中,最精妙借景,还在于巧借北寺塔。园中水域广袤,曲径通幽,正暗合淡泊疏朗之意。远香堂之名取自周敦颐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拙政园中部主要厅堂。堂是一座四平厅,平面为矩形。南北为主向,开有一列落地长窗,东西两面亦是,但一般均关闭,这一四周为窗的做法在古典园林营造学上称为落地明罩,能使厅堂内非常空透

4、,方便赏景。堂之南数步,是一泓清池,其间一色清雅花砖铺地,池边栽广玉兰数株,枝叶扶苏。池上架一座小桥,跨水而去,通向彼岸的黄石假山和曲廊。山岩古拙,古榆依石,幽竹摇曳,坐厅中南望,是一轴自然古木竹石小景,看不出明显的入口腰门,堪称园林造景上“隔”的大手笔。所谓“定厅堂为主”,所以远香堂的选址是极为重要的,“筑垣须广,空地多存”,厅堂周围,视野开阔,向北望去,正是中部水池,池中芙蓉,香远益清,透过中窗,正将“雪香云蔚亭”借入其中,“顿开尘外想,拟人画中行”。作为主体建筑,远香堂运用了多种造园手法,有着重要的地位。梧竹幽居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

5、亭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梧竹清韵的美丽框景画面,意味隽永。四门中,分别描述了北面青竹石笋,西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正合“切要四时,何关八宅”之意。待霜亭,园中部池中东岛高处的六角景亭。循梧竹幽居北侧游路西去,跨过一座三曲平桥,便踏上池中东岛。亭名取唐诗人韦应物“洞庭须待满林霜”的诗意。太湖洞庭东西山盛产桔,待霜降始红,此处原种洞庭桔十余株,故名。当年文徵明《王氏拙政园记》中就记有这一景点,现亭名“待霜”二字便取自碑记。楹联:“葛巾羽扇红尘静,紫李黄瓜村路香”。待霜亭

6、所处位置甚佳,东、西、南、北四面隔水与梧竹幽居、雪香云蔚亭、绣绮亭和绿漪亭互为对景,正是:“处处有水处处景,翠竹绿树四相围。”雪香云蔚亭,园水池西边山岛之巅,系一古朴雅健的矩形方亭。雪香是古代诗人形容洁白有香之花景的常用语,有的指白菊,有的指杏花,但最多的是指梅花,如梅林便有香雪海之雅称。此小亭高踞一园之上,似乎与云相映,四周植梅多本,冬春开花,冷香四溢,故名。池中山岛,全以自然景为胜,四望一片郁郁苍苍,极有野趣。这一如画的景色恰如南朝梁诗人王籍名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所描绘的意境。亭中悬一额,“山花野鸟之间”,雪香云蔚亭是主厅远香堂隔水的主要对景,它既是赏景的好去处,又是重要的点

7、景之笔,在拙政园中部的风景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上两亭,为池中东、西山上的建筑,“格式随宜,栽培得致”,周边的花木,赋予了两座亭子精神与意蕴,太湖落霜的红橘,香雪海的白梅,统统借入了园中,不仅是院内植物四时色彩艳丽,也使得植物与建筑之间多了那么几分意境含韵。荷风四面亭,池中西岛西南方的六角小亭。这里山岛伸出一只三角形小脚,池水周环,三条游路交汇于亭前:东一比,小路绕山岛而来;南边三曲平桥浮水可通主厅远香堂的西邻倚玉轩;正西,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