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学案

《项脊轩志》教学案

ID:12417568

大小:8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7

《项脊轩志》教学案_第1页
《项脊轩志》教学案_第2页
《项脊轩志》教学案_第3页
《项脊轩志》教学案_第4页
《项脊轩志》教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项脊轩志》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省淮阴中学教育集团北京路中学教学案课题《项脊轩志》课型新授主备人余静梅教学目标1. 学习常用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 学习文言文中词类现象(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3. 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4 .分析归有光散文的一般特点,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归有光散文的特点。 教学过程主要内容(教师填教法或点拨的方法,学生填知识要点或反思)一.二.三.【预习导引】古今的中国文人常喜欢给自己的书房取一个雅致的或富有深意的名字来表现自己的志趣追求,比

2、如蒲松龄的聊斋,张溥的七录斋,姚鼐的惜抱轩,梁启超的饮冰室,周作人的苦雨斋等。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项脊轩志》这篇文章,了解项脊轩的特点以及和项脊轩有关的一些人和事,深入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深厚感情。【创设情景】一..介绍作者归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

3、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实降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颇受委屈。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在文学上,因作者仕途多舛,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上造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一反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归有光与王填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以神味见长,

4、尤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项脊轩》、《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代表,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本单元的《登泰山记》(姚鼐)与本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解题“项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归道隆所居之处;“轩”,小屋,作者将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志”,记也,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学生活动】第一教时8教学目标:解题,介绍作者,认读课文,讲解第一段。一.听录音,正音正句读1.给加点字注音。修葺(qì)垣墙(yuán)栏楯(shǔn)偃仰(yǎn)老妪(yù)迨(dài)诸父异爨(cuà

5、n)庖(páo)婢(bì)先妣(bǐ)象笏(hù)另人长号(háo)不自禁(jīn)扃(jiōng)牖(yǒu)2.判断下列各句断句是否准确。1.日过午/已昏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3.鸡/栖于厅                 4.吾家/读书久不效5.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6.述诸/小妹语          7.然/自后/余多在外正确的是:1、3、5、7二. 学生放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三. 结合注释自读自译课文第一段。找学生翻译第一段,教师点拨,强调相关知识点。1.重点字

6、词:下 名次作状语 向下   上 名次作状语 从上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沛公不胜杯杓 ( ) 胜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 何可胜道也哉 ( )此时无声胜有声 ( )方丈:一丈见方 垣墙:名次作动词,砌上垣墙 三五:农历每月十五2.特殊句式: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露( )四.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本段第一句是一个判断句,接下来写修葺前项脊轩的情况,作者着眼于“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破”(百年老屋,

7、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三个特点,非常简洁地写出修葺前项脊轩的破败情况。8余下的文字是写修葺后的项脊轩的情况,作者也是抓住三个特点来写。“亮”: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露。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雅”: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静”: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最后一句意境优美、琅琅上口,学生很容易记诵。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认为背诵中首先要抓住修葺前后“轩”的特点,即由“小

8、、破、暗”到“亮、雅、静”,因为这六个字串起了几乎整个第一段。另外这一段文字在句式上也很有特点,即四字句较多。抓住文段的这一特点,也有利于本段的背诵。(教师可作示范背诵。)五. 小结第一段叙述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变化,以写景为主,字里行间倾注了作者的深情。“小鸟时来啄食”与“三五之夜”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年轻时在这里读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