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卷(打印一)【刘希国】

高频考点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卷(打印一)【刘希国】

ID:12417808

大小:143.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7-17

高频考点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卷(打印一)【刘希国】_第1页
高频考点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卷(打印一)【刘希国】_第2页
高频考点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卷(打印一)【刘希国】_第3页
高频考点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卷(打印一)【刘希国】_第4页
高频考点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卷(打印一)【刘希国】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频考点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卷(打印一)【刘希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题大庾岭北驿①【宋之问】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放广西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②阳月:指农历十月。②《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⑶殊:还。“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⑷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⑸望乡处:

2、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⑹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作者简介】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现河南灵宝县)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时称“三绝”。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初与杨炯分直内教,历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常扈从游宴,写过不少应制诗。有《宋之问集》。【译文】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

3、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⑴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⑵请说说颈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并简要分析这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⑶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请结合尾联,揣摩宋之问暗用这一典故的意图。(2分)答案:⑴前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或对照手法),大雁止飞不进,北归有期,而我却行程未止,难以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2分);由雁及人,表达了诗人

4、忧伤、思乡等复杂的内心情感(2分)。⑵这里描写的是静寂、昏暗的景象: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浓重得散不开。(2分)这两句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1分)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的抒情而蓄势。(1分)⑶明晨踏上梅岭,遥望故乡,多么想跟古人一样寄一枝梅,来安慰家乡的亲人。(1分)运用这一典故再次表达了思乡之情,深化了主旨。(1分)28(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析。(4分)(3)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4)请说

5、说颈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并简要分析这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5)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请结合尾联,揣摩宋之问暗用这一典故的意图。(2分)答案:(1)“南飞雁”的作用是和诗人形成对比。(1分)“南飞雁”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南飞而要往北返回,诗人却还要流放到更荒远的南方,(1分)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流放途中的凄惨和绝望。(2分)(2)颈联实写,写诗人贬谪途中所见景色:水面静寂江潮初落,林间迷蒙瘴气缭绕。(1分)尾联虚写,写诗人的想象:明晨再望故乡,虽不见故乡但岭上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1分)虚实结合,深化主旨,表达了作

6、者思乡的愁苦和被流放到荒远地方的悲哀心情。(2分)(3)前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或对照手法),大雁止飞不进,北归有期,而我却行程未止,难以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2分);由雁及人,表达了诗人忧伤、思乡等复杂的内心情感(2分)。(4)这里描写的是静寂、昏暗的景象: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浓重得散不开。(2分)这两句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1分)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的抒情而蓄势。(1分)(5)明晨踏上梅岭,遥望故乡,多么想跟古人一样寄一枝梅,来安慰家乡的亲人。(1分)运用这一典故再次表达了思乡之情,深化了主旨。(1分)二:(

7、1)诗歌以“比兴”开头,从触发出的情感。(2)哪两句诗由写景转为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作者为什么期待在“明朝望乡处”要看见“陇头梅”?(4)“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5)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析。(4分)参考答案:(1)南飞雁思乡(2)“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抒发了怀乡情切之情。(3)采寄亲人,以表衷情。(4)“南飞雁”的作用是和诗人形成对比。(1分)“南飞雁”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南飞而要往北返回,诗人却还要流放到更荒远的南方,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