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福建的科举与文化繁荣

宋代福建的科举与文化繁荣

ID:12431881

大小:3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7

宋代福建的科举与文化繁荣_第1页
宋代福建的科举与文化繁荣_第2页
宋代福建的科举与文化繁荣_第3页
宋代福建的科举与文化繁荣_第4页
宋代福建的科举与文化繁荣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代福建的科举与文化繁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宋代福建的科举与文化繁荣2010土本3班苑文博福建在宋代被称为“海滨邹鲁”,是宋代少数几个有名的文化大省之一,不论在理学、文学、历史学还是科学、政治等各个领域都有非凡的成就,产生了许许多多对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如朱熹、柳永、袁枢、郑樵、宋慈、章得象、李纲等人,他们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在世界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福建文化在宋代发展达到了其前朝后代所无法比拟的历史巅峰。同一时期福建还出现了空前绝后的科举盛况。  一、宋代科举制改革及其对福建的影响  科举制兴起于隋朝,在唐代已日渐发达,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一种选官制度。它从滥筋之日起,就开始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2、的影响。不过,由于隋、唐时期毕竟还是科举制度发展的前期阶段,其制度本身还存在许多弊端,其地位本身也尚未取得绝对优势,因而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力比较微弱。两宋时期,由于统治者长期奉行“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而且压制科举的世族门阀势力这时已基本消亡,因此,科举制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取得了无比显赫的地位。宋代的科举制度大体上沿袭了唐代旧制,但是,鉴于唐制中的诸多积弊又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在福建产生了良好的效应。  (一)扩大科举取士名额,使科举考试成为官僚进用的主要途径。隋唐时期初设进士科,岁取不过三十人,少的时候仅数人,故有“桂树只生三十枝”之说。宋代改变了这种状况,自宋太宗以后,录取名额开始扩大

3、。宋代每科录取进士、诸科常在四、五百人,多者甚至数千人。同时,以科举出身的官员,较之以他途出身者更容易升至高位。史称“时取才唯进士、诸科为最广,名卿拒公,皆霭此选,而仁宗亦用之,登上第者不数年,辄赫然显贵矣。,宋仁宗一朝,开科取士13次,每榜前三名的进士共39人,其中不至于公卿者,仅5人而已。可见科举出身者地位之显要。  (二)确立公平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首先,宋代统治者最大限度地放宽了应试者的资格限制。宋代应试者则不受身份地位的限制,“凡内外职官、布衣草泽皆得充举。北宋末年,甚至允许僧道百家皆可应试。这就改变了唐代由于科举考试为上层社会所控制,出身低微者很难通过科举进人仕途的局面。宋朝

4、统治者还对福建等新开发地区一视同仁,在科举考试方面亦不歧视落后地区,选送贡士取消地域名额的限制。这样,通过考试这种竞争机制,包括新开发的福建等地的人在内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取得个人的社会地位,这种公平性对普通百姓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其次,禁止官僚“公荐”,全凭考试成绩录取。再次,宋代还完善、严格了考试的各种规则,防止考场作弊。如实行“锁厅”制度,以避免发生行贿受贿、请托舞弊等事件的发生;对考生考卷实行“糊名”、“誊录”等办法,以防止阅卷人凭考生姓名、笔迹等对科举取士进行直接干扰。“别头试”及殿试制度的实行,更加有效地防止了特权的侵人。所以说,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极大地刺激了福建士子的求学热情,并

5、对福建文化在宋代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宋代福建科举盛况  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宋代科举制日趋成熟,并且表现得更加开放和规范。其公平性的充分体现以及科举人仕者的显赫地位,对闽中广大知识分子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八闽通志•选举》载:“宋兴,闽八郡之士取名第如拾芥,相挽引居台省、历卿相不绝于世,举天下言得第之多者必以闽为首称。”文化与教育事业的发达及士子自身的奋发努力,使宋代福建一跃而成为当时有名的科举大省。宋代福建科举的兴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闽中进士的数量大量增加,居全国各省前列。受各种客观原因的限制,福建在唐代很少有人参加科举考试,被录取者更是少之又少。不过,这种情

6、况在宋代科举制度的诱惑之下发生了重大改变。除福州之外,建既、莆田、晋江等县都有上千名进士,是有名的科举大县。“唐求言成都距长安三千里,而每岁随计者少。建安之贡,无岁无之,故日:‘龙门一半在闽川’,信然。”可见,“福建出秀才”天下第一,名不虚传。  二是闽人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者众多。宋代科举一般分三级进行:州郡解试—礼部省试—殿廷殿试,殿试发榜分为五甲,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要通过层层考试,在全国数量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已相当不易,想要独占鳌头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在《宋历科状元录》中记载的全国状元总共只有118名,其中闽人就有19人,占了16%,这对仅在中唐以前还被视为蛮荒瘴病之地的福建而言

7、,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同一家族中有数人先后登第的更是不少,如绍兴二十七(1157)年,邵武赵善俊中进士,隆兴元年(1163)其弟赵善榜及第,八年,赵善仪、赵善侃、赵善恭、赵善四兄弟同登第,兄弟六人先后进士及第。又如宝佑四年(1256),长乐杨梦斗与其胞兄琦、胞弟叔济、叔祖次郑同登宝佑四年(1256)进士。一门同榜四进士,时称“闽中四凤”。泉州曾公亮家族在宋代共有11人进士及第。福建科甲盛况,国内罕见,这是宋代进行科举制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