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桥竣工施工总结_pdf

黄河大桥竣工施工总结_pdf

ID:1243950

大小:304.85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7-11-09

黄河大桥竣工施工总结_pdf_第1页
黄河大桥竣工施工总结_pdf_第2页
黄河大桥竣工施工总结_pdf_第3页
黄河大桥竣工施工总结_pdf_第4页
黄河大桥竣工施工总结_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河大桥竣工施工总结_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xx高速公路xx至xx段xx大桥施工筑龙网WWW.ZHULONG.COM总结一、工程概况xx大桥及引线工程位于引黄入呼工程提水厂下游1.2公里处。全桥总长1682.2米,桥梁起点桩号为K77+566.30,终点为K79+248.50,由左右两幅桥组成。主桥为三跨(80m+145m+80m)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长305m;引桥呼市侧为一联4×30m+二联5×50m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连续箱梁,城壕侧为二联5×50m+一联8×30m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连续箱梁组成。大桥引线路基共计1917.8米,其中包括1-13m通道桥一

2、座。二、主要技术指标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2、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3、桥梁宽度:0.5+10.75+0.5+1.0+0.5+10.75+0.5=24.5路基宽度:整体式路基宽度24.5m,通道桥与路基同宽。4、荷载公路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地震烈度:地震基本烈度:Ⅷ度;基本风压:800Pa;冰荷载:有效冰强度1.53MPa(参考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35、设计洪水频率:1/300;设计流量:6670m/秒筑龙网WWW.ZHULONG.COM6、通航等级:Ⅳ级7、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8、坐

3、标:1980年西安坐标系三、桥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桥位处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鄂尔多斯市分界处。地理坐标北纬40°50′至41°10′,东经111°30′至111°40′的范围内。2、地形地貌及植被项目所在地区位于鄂尔多斯台地北部,北靠阴山山脉的东部支脉大青山,东临和林格尔丘陵带,西面是库布齐沙漠,形成北、东高,而西、南低的洪冲积平原地貌,海拔1000米左右,黄河南面为黄土丘陵区。项目所经之处植被稀少,地表多为细砂土,因受风沙侵蚀,目前荒漠化程度已相当严重。沙化地带植被以耐干旱的沙蒿、沙柳类植物为主,多为一年生草本

4、,固沙作用较差,但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可生长白杨、柳树等阔叶乔木。3、水文本项目沿线属黄河流域,水系比较发育,区内最大的河流为黄河。为常流水河流,黄河河道较宽,流向由西北向东南。项目经过河段,河道宽阔,顺直,流速较慢,常水位主河槽较窄,并且相对稳定,河水浑浊,夹有大量泥沙。可通行木船和机拖船。本桥桥址下游90公里已建成的万家寨水库的洄水曲线影响不到本桥。桥位上游20公里处设有头道拐水文站,控制集水面积约367898平方公里,3共调查到37年实测洪水资料。经计算分析比较,本桥采用Q0.33%=6670米/秒,设计流速为1.78

5、米/秒,设计水位990.80米,主河槽净冲刷深度8.40米,河滩净冲刷深度4.32米,最高流冰水位988.99米,最高通航水位989.48米。桥位河段每年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为封冻期,3~4月为流凌期,头道拐水文站测得最大流冰尺寸为100x50x0.66米,相应流速为0.71米/秒。为了查清桥位处流冰对桥墩的危害,进行了冰情专题研究。4、地质黄河大桥场址位于鄂尔多斯地块东北角,筑龙网WWW.ZHULONG.COM近场区主要由平原和隆起两部分组成。东南部为中低山区,海拔高度1200~1300米,由东向西地势逐渐低落。河流切

6、割较剧,多为“V”形沟谷。基岩出露中等。北部为冲洪积平原,由黄河及大黑河冲积而成,地势平坦,微有起伏,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为准格尔旗沙漠,主要由风成沙丘组成,海拔1100米左右。近场区主要涉及阴山构造带的呼~包断陷带和鄂尔多斯地台两个构造单元,其中呼和断陷盆地是黄河大桥近场区工作的重点,地震构造主要分布于呼和浩特断陷盆地东南缘,发育有鄂尔多斯北缘断裂与和林格尔断裂。有史以来呼和浩特断陷盆地南缘的托克托台地,距今至少3万年以来,一直处于稳定状态。鄂尔多斯北缘断裂为一走向近东西,倾向北的同生正断层,其活动强度向东渐弱,它形

7、成于晚第三纪上新世末,距今至少3万年以来没有明显活动。和林格尔断裂为一走向北东60~70度转向北东30~40度的正断层,它形成于上新世末或其后,晚更新世以来没有明显活动。黄河大桥场址没有断裂通过,场址区内地层稳定连续,无不良地质体。根据黄河大桥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场址的基本地震烈度为8度。勘探查明,工程场地不会发生液化现象。工程所在地属黄河流域黄土丘陵沙丘区,地面有起伏,地貌组合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黄河两岸均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覆盖,为风积的粉、细砂层,中部为现代河床沉积物,下部为下更新统的亚粘土、砂、砾石层及上

8、第三系的泥岩、泥质砂岩。根据地质钻探揭示(最大揭露厚度60米),桥址地层划分如下:(1)细砂层:土黄色,中密,潮湿,最大厚度18.0米。(2)亚粘土~亚砂土层:黄红色,软塑~硬塑,局部含致密坚硬钙质薄层,最大厚度17.0米。(3)细砂为主,与中、粗砂及砾砂互层:以黄色为主,密实,最大厚度9米。(4)泥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