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

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

ID:12440927

大小:13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7

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_第1页
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_第2页
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_第3页
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_第4页
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邓雄(西南财经大学,成都,610074)内容摘要:当前,我国外汇政策与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抉择”,货币政策一方面要抵抗国际上日益加大的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政治经济压力,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另一方面又要在国际主要货币利率持续走低的大环境下,为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控制货币供应量。本文根据不同经济发展状态下各国两种政策协调组合的可能选择,并以始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阿根廷金融危机、智利开放资本项目的成功经验为出发点,对我国两种政策协调组合进行了借鉴研究,并对中

2、国改革开放以来两种政策的协调实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构建我国外汇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框架提出建议。关键词:开放经济外汇政策货币政策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经济的外向度和对外依存度大大提高,而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传导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外部因素越来越大的冲击。人民币汇率稳定、国际收支改善和降低利率以刺激需求三者之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矛盾,央行通过控制再贷款投放、大量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等进行冲销操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相比外汇储备的持续大量增加而言,央行陷入了对冲能力相对不

3、足和对冲成本越来越大的困境,如何协调好外汇政策和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实现国民经济的内外均衡发展,已成为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一、文献回顾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J·Meade)于1951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中最早提出了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和政策搭配思想。文中指出,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职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这样,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在他看来,解决这样的冲突必须依靠政策的搭配。随后,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论证了政策工具的数量不能少

4、于政策目标的数量(1952),即为达到一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一种有效的政策;为达到几个经济目标,政府要用几种独立有效的政策。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蒙代尔在只知道各项政策工具的相对效应而不知道他们对个政策目标的确切效应值的前提下提出了政策指派规则。之后,蒙代尔提出并[1]经弗莱明修正形成了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Model)。M-F模型认为,浮动汇率可以自发地使经济恢复内外均衡。若汇率固定,则国际收支逆差只有用官方外汇储备来弥补,造成储备的损失,本币的回笼,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外部失衡,又抵消了扩张性

5、货[7]币政策的效果。当外汇储备耗尽时,本币仍将贬值。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学家蒙代尔提出一个模型认为,假设资本是自由流动的,对一个中央银行来说,在货币政策完全独立和稳定的汇率两者之间只能实现其中之一,而不能兼备。另一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根据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特别是马哈蒂尔对马来西亚进行资本管制案例,在1998年初发表文章认为,在蒙代尔这个模型里三者都是变量,货币当局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允许资本自由流动,但提出三者只能取其二,不能兼备。学术界将上述成果统称为蒙代尔—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形”模型。二、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发展中国家外

6、汇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国际借鉴从发展中国家在外汇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实践来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其中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很多。(一)亚洲金融危机-轻率放开资本项目管制的恶果以外汇市场剧烈动荡为先导和主要特征的亚洲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7月的泰铢贬值,此次金融危机的共同特征是汇市和股市的暴跌,其直接原因是外汇资金在短期内的大量外流破坏了原来建立在外资流入基础上的资金平衡,形成巨额外汇资金缺口。从具体情况来看,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这些国家普遍采用了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和比较宽松的资本流入管理制度,过早地

7、开放了资本项目为国际游资带来的冲击提供了温床,是金融危机爆发很重要的一个共性原因。从此次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中可以看出,资本账户的开放不仅便利了短期国际游资的流动。而且可能导致长期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当一国存在着明显的经济结构失调、宏观经济政策失误以及金融监管不力等因素时,长期资本的大量流入同样是灾难性的,因为这意味着迅速增加的资金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不能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反而会成为将来需要偿还的沉重负担。而且,大量外资涌入,将使银行体系流动性大量增加很可能刺激金融资产价格的过度上涨,进而促使经济泡沫的产生,为金融危

8、机的发生埋下伏笔。(二)阿根廷金融危机-货币局制度的弊端2001年末,阿根廷金融危机全面爆发,进而引致一场严重的国内政治危机。阿根廷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本文研究的范围,主要是从货币、汇率方面进行分析,而这又主要源于其采用的比较独特的货币局制度。阿根廷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