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大全(十五)——酒与中华武术

中国酒文化大全(十五)——酒与中华武术

ID:1244657

大小:71.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11-09

中国酒文化大全(十五)——酒与中华武术_第1页
中国酒文化大全(十五)——酒与中华武术_第2页
中国酒文化大全(十五)——酒与中华武术_第3页
中国酒文化大全(十五)——酒与中华武术_第4页
中国酒文化大全(十五)——酒与中华武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酒文化大全(十五)——酒与中华武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华大全16(十五)酒与中华武术酒与中华武术酒与中武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人体文化,被视为国粹。因此,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直呼为“国术”。至今在港、台和海外部分华人中,仍名之曰“国术”。数千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武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成为我们民族最独特的人体文化的瑰宝。    自卫本能的升华和攻防技术的积累,是武术产生的自然基础。世界上各个民族都产生过自己的武术,但是像中国武术这样传承千载而又丰富多彩,纵观全球,却只有中国一家。武术不只是格斗技术,健身体育,而且影响到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诸如医药保健、戏剧文学、方术宗教等等。酒,作为人类

2、文明的产物,同样深入到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武术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华武术的定义与特性    武术,并不单纯指人们在争斗中简单的击打或自卫动作,挥拳舞棒,有武而无术。中华武术是经过千百年文化陶冶的一种独特的人体文化,它是以中国传统哲理和论理为思想基础,以传统兵学和医学为科学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一项内容极为丰富的运动。它的流派繁多,拳法多姿,但基本表现形式有两种:徒手的和器械的攻防动作。寓攻防于表演中形成武术独特的美学,正如人们所说:技击是武术的“灵魂”。    其实武术的灵魂本质还是“气”。“气聚而生,气散而死”。武术讲

3、究的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16。气势的获得才是武术的最高追求,这一点与酒所给人的胆气、豪气是一致的。    任何一个拳派都是兼有功法训练、套路演练和格斗方法三种形式。历史上武术曾经是防身卫国,进身入世,修身练性的人生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所谓“习文备武,君子之业也”。作为体育运动,武术自然具有一般体育项目的共性:即以身体运动为特征,以增强体质为价值。但中华武术又有区别于其他的运动项目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功法、套路、技击技术三位一体。功法或称内功,是套路演练和技击技术的基础。“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武林俗谚,生

4、动地说明内功在武术中的地位。技击意识是各派拳法共通的属性,每个动作,即使是简单的起势或收势,都含有制敌自卫的招法。太极拳看似柔缓无力,实际招招式式都有制人的诀窍。正是这种独特的技击意识,使武术与舞蹈、杂技等以表演为特征的套路演练相比,就具有一种独特的欣赏价值和美学特征。不仅如此,功法的严格要求,又使武术较其他运动项目有着独到的养生修身价值,使武术运动员的运动年龄可以长于一切运动项目。    (二)在中华武术界有一句俗谚,即“拳起于《易》,理成于医”。这说明了中华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论是阴阳、五行、太极、八卦等哲学观念,还是儒

5、家的经世思想和伦理观念,无论是医家的辩证思想,还是兵家的审时度势的变化之道,都对中华武术有着深刻的影响。    武术与舞蹈、戏曲、杂技等同样有着紧密的联系。“武舞”16,早在周代就是重要庆典仪式的主要内容,而各种舞蹈中更把武术视为重要的基础功夫,中国戏曲文武并重,杂技中的“飞叉”、“拉弓”、“舞关刀”、“大武术”、“小武术”等节目,也直接来源于武术。    (三)中华武术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拳法套路,同时在各民间的或宗教的节日庆典活动中,都离不开武术。由于以上特点,形成了中华武术与一般体

6、育活动完全不同的文化品格,从而具有独特的美学追求,强调悟性,强调灵感,强调入魔般如痴如醉的投入,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与酒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华武术与酒的结合    人们常说自古诗人皆好酒,其实自古武人也同样好酒,上古的夏育、孟贲、传说中黄帝的大将力牧,以及春秋时代薛炽、养由基等都是好酒的武士。西楚霸王项羽和刘邦的大将樊哙的海量,更是尽人皆知的。武人的好酒,是因酒而表现出他们的豪爽气概和尚武精神,借酒寄托他们的情怀。然而,更重要的是酒还成为他们创造超绝武功的“灵浆。”清代有名的傅家拳的创始人傅青主就是在醉中造拳的。    傅青杰,名山,字青主

7、,别号侨黄。生于一六0七年,卒于一六八四年。山西阳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学者、画家和爱国志士,同时他还精于武功。据《石膏山志》载: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16  年)春,他借子傅眉到天空寺与寺内主持道成法师演示打坐和五禽戏,并传授给当地名士吴成光,接着又传授给寺内和尚。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父子隐居期间,被何世基请至义塾讲学传武,遗留“傅拳”。其拳式动作名称与太极拳相似,又别于太极拳。1985年在武术挖掘整理中,由蔡承烈献出《傅拳谱》手抄本。1988年出版了《傅山拳法》一书,丰富了我国武术宝库。    傅山留下的拳法,

8、已经成为一个流派。而他的武功更是和他的绘画结合在一起。据传:他作画时总在酒酣之后,独处一室,舞练一番,这才乘兴作画。    傅青主在醉中舞拳,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神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