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c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phc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ID:12449249

大小:667.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7

phc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phc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PHC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1、施工准备1.1内业技术准备1)施工前组织技术、测量、试验、质检人员熟悉、审核施工图纸,并对图纸中的疑问要求设计院予以确认。2)组织现场技术、测量、质检、试验及施工班组学习施工图纸、相关施工规范,并组织作业人员进行预应力混凝土高强度管桩施工技术交底等工作。1.2外业技术准备1)结合设计文件,核查地形地质情况,如有差异,及时与设计院联系。2)利用推土机与挖机清除基底范围内的表层植被、腐殖土及耕植土,挖除树根,同时进行场地平整。3)施工前应根据相关专业设计文件对路基范围内的管线进行调查核实和迁改,对没有迁改而施工中又可能对其造成影响的管

2、线,须注意加强施工防护。4)施工场地应具备“三通一平”条件。2、管桩布置:预应力混凝土高强度管桩按正方形布置(设计图纸要求),桩径0.4m(管桩外径400mm,壁厚80m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80),桩间距2.8m,桩长20m(采用三种规格9m、10m、11m桩长配桩)。提醒:配桩时相邻管桩接桩面不允许在同一个水平面PHC管桩布置示意图:3、施工方法及原理:根据本标段的地质情况及施工环境预应力混凝土高强度管桩选用静压法施工,通过静力压桩机构以压桩机自重和机架上的配重提供反力而将事先按照设计要求预制成型的管桩压入土中从而提高路基基底承载力。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3、4.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原地面平整(局部换填加固)→整平后压实形成工作面→桩位放样→桩机就位→探孔→起吊、静压第一节桩→起吊第二节桩→电焊接桩→检查焊接质量和垂直度→静压第二节桩直至设计桩顶高程→检查整桩质量→桩间土开挖、清理、夯实→碎石、混凝土垫层及钢筋混凝土板施工。4.2工艺流程:压桩接桩桩平面位移测量记录继续施压桩机撤出孔内填土送桩施压至设计标高全站仪校正与跟踪监控吊桩插桩探孔经养护达100%设计强度运桩至压桩点并检查桩体质量桩机就位桩机进场安置场地平整测量定位(1)桩位放样按设计要求绘制管桩平面布置图,根据布桩图进行准确放样,用全站仪、钢尺定出每排桩位轴线和路

4、基边桩然后逐桩进行中心放样,经复核确认后做好记号。在各排桩位轴线的延长线上埋设控制桩,考虑压桩过程中的挤土效应,控制桩宜设置在距最旁桩20m外处,以便在压桩过程中对轴线和桩位进行校对;为控制送桩标高,应在压桩区60m外设置1~3个水准控制点。同时测放施工区段内的地面标高,技术人员根据地面标高计算区段的桩顶、桩底标高。(2)桩机就位对施工场地内的原地面土平整碾压,确保承载力满足静压机械施工及移动过程中不至于出现沉陷,对局部软土层可采用事先换填处理或采用整块钢板铺垫作业。桩机进场后,检查各部件及仪表是否灵敏有效,确保设备运转安全、正常后,按照打桩顺序,移动调整桩机对位、调

5、平、调直。(3)管桩堆放、吊桩管桩堆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堆放层数不宜超过5层;堆放桩的支承垫木位置,当两点支承时,应设在距两端0.21倍桩长处;当三点支承时,应设在距两端0.15倍桩长及中点处。每层垫木必须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各层间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PHC预应力管桩原材PHC预应力管桩吊车转运用钢丝绳绑住桩身(管桩起吊示意图参见下图图三所示或经验算的位置)单点起吊,小心移入桩机,然后调平桩机,开动纵横向油缸移动桩机调整对中,同时利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经纬仪检查垂直度(在距桩机约20m处,成90°设置经纬仪各一台),垂直度偏差控制在0.5%以内,条件不具备也可采用

6、两个线锤进行垂直度控制。通过桩机导架的旋转、滑动进行调整,确保管桩位置和垂直度符合要求后压桩。如超过偏差必须及时调整,须保证桩身不裂,必要时拔出重插,不得采用强拔的方法快速纠偏而将桩身拉裂拉断。0.207L0.586L0.207L≥45°图1桩长大于10m的起吊方法图2单点起吊0.707L0.293L图三预应力管桩起吊示意图(4)压桩第一节桩入土30~50cm后检查和校整垂直度,垂直度控制在0.5%以内,开动压桩装置,严格记录压桩时间和各压力表读数,保持连续压桩并控制压桩速度在1m/min~2m/min。压桩顺序一般由路基中心向两侧施工;若施工场地一侧靠近构筑物,应从

7、靠近构筑物的一侧由近向远施工。在压后一排桩之前必须检查前一排桩的偏位情况。记录每根桩的实测深度。(5)终止压桩当压力表读数达到预先规定值,便可停止压桩。如果桩顶接近地面,而压桩力尚未达到规定值,可以送桩。静力压桩情况下,只需用一节长度超过要求送桩深度的桩,放在被送的桩顶上便可以送桩,不必采用专用的送桩器。在同一地质类型地段,若出现静压力显著增加或送桩时静压力显著减小等异常情况,需暂停施工并及时报告现场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现场配合组。由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共同分析和找出原因后提出处理措施,必要时增加静力触探等施工勘察补钻资料。(6)送桩、接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