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逻辑和归位-环境生态论文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逻辑和归位-环境生态论文

ID:12456420

大小:110.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17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逻辑和归位-环境生态论文_第1页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逻辑和归位-环境生态论文_第2页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逻辑和归位-环境生态论文_第3页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逻辑和归位-环境生态论文_第4页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逻辑和归位-环境生态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逻辑和归位-环境生态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逻辑和归位-环境生态论文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逻辑和归位摘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存在理论上被误读及实践中被误用的现实,集中表现为其混乱的概念及过分夸大的制度功能。通过梳理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发展脉络,可发现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和普通环境行政诉讼属并列关系,实践中司法机关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开始从宽制走向能动,但对该制度的功能依然应作理性认识。从监督行政的视角,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应定位于对环境行政作有限监督,其对环境行政行为的审查标准在合法性、合理性及目的性上则有所不同。而且,从成本收益上考量,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也并非绝对最佳。故在未来的制度构建中,应充分关注其核心可诉范围,同时

2、从整体主义视角就环境行政公益维护体系作出统一规划。关键词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理论逻辑;有限监督;环境公益诉讼文/颜运秋张金波李明耀基金项目:教育部201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的公益诉讼机制研究”(12JZD037);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匡】特色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理论和制度研究”(14AFX023);中国法学会2011年度部级法学理论研究重点课题“宏观调控程序法律问题研究”【(CLS(2011)B07)】;2011年度最高入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重点课题“民事检察监督模式研究”(GJ201180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

3、12-0556);湖南省软科学项目“环境诉讼创新机制研究”(2013ZK3001)在当今诸多“中国式”问题中,毋庸置疑,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已构成一个常项。面对老大难的生态环境问题,环境公益诉讼被寄予殷切厚望,并被纳入《民事诉讼法》和新《环境保护法》,但正名后的制度适用却远未步入平川,立法之于该制度的生发运作与其说是环境“胜利的里程碑”,毋宁说只是揭开了棘手问题的表层。虽然,2014年修订《行政诉讼法》时,没有确立包括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在内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但是我们有必要保持冷静,从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进行辩证反思,以照亮环境困境中那“隐藏的深处”并将其“连根拔起”,而其首要任务则是理

4、解环境行政和环境司法之既有生态,仔细甄别、厘清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之“能”与“不能”。期待与误导: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内涵裂变随着松花江污染、紫金矿业污染、渤海湾石油污染、华北地区雾霾污染等污染事件的爆发,环境安全不仅成为普罗大众的沉重记忆,也成为学术研究的持续热区,而行政公益诉讼,特别是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凭借其许诺的优越制度价值及成功域外经验,经由学界传播已然成为新的热词。在价值功能上,学者们认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可以预防环境损害、矫正行政“失灵”、促进环保政策、生成环境权利等,故具有极强的可欲性。实际上,学者关于该制度的功能叙说沿着大众化路径被广为传播,构建环境公益诉讼逐渐演变为大众话语

5、。也许是人们对现状过于不满,迫切地需要用实践来“证实”理论,公益诉讼并没有沿着理论的界定被讨论,这从近年发生的并被媒体解读为公益诉讼案件的报道可以看出(表1)。在食品安全、尘肺病人、大气污染、过路桥费成为社会热点的社会背景下,表1中的案件无疑让公众眼球一亮,这些案件犹如一场社会代言,其影响确实超出个案本身,不仅“好事者”的原告成为斗士和英雄,这些诉讼也被误读为公益诉讼。但这些案件无论是在起诉资格抑或诉讼请求方面和其他行政诉讼案件并无任何不同,换言之,它们是社会需要的诉讼,但并非现行行政诉讼体系所需要的行政公益诉讼。这种不经意的传播裂变,事实上对于真正的制度构建产生了诸多误导:其一是

6、模糊化的概念消解了知识交流的统一性和有效性,无论是对于“公益”还是行政公益诉讼,当前的很多讨论都是各自言说,导致制度的理论论证十分散化,人为加大了理论的复杂性;其二是将本非属于司法程序的贡献不准确地嫁接给司法,造成人们对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价值功能期待过高,增加了立法、司法和公众的沟通障碍。探源与成像: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谱系考察探源: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发展脉络和制度定位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发展脉络。在理论上,公益诉讼始终和原告资格理论的发展相联系。虽该制度可追寻到西方古罗马时期,但和古罗马历史一样,历经辉煌却难逃湮灭。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商品经济和市民社会强势兴起,这一进程塑造了新的法

7、治世界观,并产生了旨求纠纷化解的司法理论及制度,在起诉资格理论中,西方早期奉行“权利直接损害”、“法律上利害关系”说,这事实上是一种认为社会、经济安排皆源于自主行动的社会观在司法上的反映。该社会观随着20世纪下半叶后行政国家的兴起逐渐瓦解,此时国家对社会事务进行了几近全面的接管,环境等公共秩序的失范也因之具备了可归责于行政的条件,公法诉讼不仅在范围上得到扩大,在功能上也更多地指向促进社会进步。该时期公法诉讼在起诉范围上也由内在指定(ExogenouslyGiven)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