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

ID:12457568

大小:4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7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学设计山东省潍坊市经济开发区锦程中学杨俊【课型】新知探索【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历史【内容分析】主要讲述了科举制度的创立、建全和完善。科举制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基本制度,它从创立到清末废除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课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和创立的过程及作用,第二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在唐朝逐渐完善的过程,第三个子目介绍科举制度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本单元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

2、会”,本课放在隋唐政治经济繁荣的内容之后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也为后面学习辉煌的隋唐文化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本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一提到科举,学生们会联想到“状元”“榜眼”“探花”这些词,大部分学生知道科举制度,但只停留在知道它是选拔官员的制度这个层面,对于科举制度产生的时间、产生的原因以及科举考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学生知道不多。同时对隋唐以前我国采取什么选官办法也不太了解,本课内容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有点难度,但是也有他们感兴趣的切入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

3、学习兴趣,鼓励他们深入去探究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影响,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科举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兴盛的原因之一,体会当时科举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正确认识我国当今考试制度的科学性和正确性。2.学习方法上突出寻找、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体现探究性学习的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从教材拓展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和实用化,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小组协作活动,充分运用教学媒体,增加课堂容量增强本课的趣味性和直观性。3.能够较为具体的说出科举制度的

4、基本内容,并能用自己的理解谈谈科举制在隋唐时期所产生的影响。【评价设计】一、.通过“自学释疑、印象科举”环节,完成学习目标3.二、通过“图说历史、感知科举”提供相关图片和史料,组织学生进一步探究科举制度,同时对科举的现实意义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完成学习目标1、2、3.三、通过“你说我说,体悟科举”让学生时行思想的升华。完成学习目标1.四、通过“课外延伸”,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学习目标2.【学习过程】(一)导入:每年夏天,中国的城市里都会出现这样的景象:http://space.tv.cctv.com

5、/video/VIDE1197506604000408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这一制度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但是科举制度在中国最终难逃被废弃的命运,消逝了一百多年的科举制度,究竟是怎么来的,又经历了什么样的沧桑变化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感知科举制度。(二)自学释疑、印象科举给学生们十分钟时间,自觉教材内容,之后请你谈谈你所了解的科举制度。1、不论后人对科举制有何评价,科举的历史都是中国文化史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科举制度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作用?2、科举制逐渐完善是在什么时期?举出完善科举制的三

6、个关键人物。在古代,有文状元也有武状元,什么时候有状元这个称呼?武状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3、当时最重要的考试科目有哪些?明经考试有一种叫做“贴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你怎样看待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似的题型吗?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多少年?有什么影响?(三)图说历史、感知科举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如果你用心思考,你将会对科举制度有更加全面的认识。1.科举百年祭,一百年在中国文明史上不过短短一瞬,但科举施行的

7、历史却足有1300年。未知生,安知死,探求废除科举制的意义,必然要回溯这一制度从发芽抽枝到根深叶茂的成长史。材料:http://news.sina.com.cn/o/2005-09-09/10156901802s.shtml探究活动一: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提供的史料(前科举时代,上品无寒门),思考科举制度的确立在当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分析科举制度创立在当时的现实意义有哪些?2.科举时代的“读书做官论”深入到每一个读书人的灵魂,为此他们也要付出很多。http://image.baidu.com/i

8、?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F%C6%BE%D9%D6%C6%B6%C8&in=17072&cl=2&lm=-1&st=&pn=2&rn=1&di=63222319125&ln=1969&fr=&fm=rs3&fmq=133000292784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2&-1&di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