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

浅析初中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

ID:12477954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7

浅析初中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_第1页
浅析初中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_第2页
浅析初中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初中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初中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说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那么,初中教育到底薄弱在什么地方?初中教育的薄弱不在于它的校舍,也不完在于它的师资,而在于它是用单一的教育结构、单一的教育内容和单一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一个复杂受教育的群体。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初中招生已失去选择的功能。小学毕业生(甚至也包括达不到小毕业水平但已读完小学课程的少数学生)全部升初中,使初中学生在道德品质、智力水平和学业成上的差异越来越大。教师的教学应该覆盖各个层次的学生,当学生差异过大时,教师就难捉襟见肘,顾此失彼,以致于有个别的学生完全听不懂老师讲授的内容。而老师又要求他们守课堂纪律

2、,不能去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他们嘲为“坐文明监狱”。面对着复杂的受教育者,初中教育必须审时度势,不断改革。一、改革初中办学体制,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1983年以前,我省的初中主要分国办初中和联办初中两大类。由于财政紧张,国办初中破烂不堪,联办初中缺乏政府有效地支持和协调,规模小、条件差,经费难以筹措,联而不办的现象相当普遍,初中成了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制约着教育的协调发展。1985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实行分级办学,分工管理,农村初级中学由乡镇政府举办、主管。”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对原有初中的管理和办学体制进行了彻底改革,使乡镇对初中教育具有举办的责任和主管的

3、整设置权力,形成了“分级办学、分工管理”的新体制。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乡镇政府办学的积极性。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协助下,各乡镇统筹规划,分期实施,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村初中的校舍改造,使初中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二、改革教育投人体制,依靠人民办教育经过几年的努力,新的教育投入体制已得到巩固和完善,缓和了教育经费紧张的局面,为教育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初步的经费保障。目前,我省的教育投入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实现“两个增长”,机动财力有适当比例用于教育,乡财政收入主要用于教育.2,征收城乡教育事业费附加.3.落

4、实有关税费应拨给教育的份额。4.发动群众集资办学、捐资助学。主要用于解决学校的新建、扩建、改建和内部设施配备等一次性投资。5.大力发展勤工俭学。6.适当提高杂费标准。建立新的教育投入体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使学校内部设施配备得到重视和加强。目前,全省半数以上的初中,其校舍、实验室、音体美器材、图书报刊和劳动技术教育基地等基本教学设施达到了省定的办学条件标准.三、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变升学竞争为办学水平的竞争我们从1986年起,抓住招生制度改革这一关键环节,努力建立一种新的调控机制,引导学校和地方政府转变观念,变升学竞争为办学水平的竟争。在基本普及初中教育的地方,逐步取消重点初中

5、,加强薄弱初中建设,促进初中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在此基础上,推行取消初中招生考试,实行小学毕业会考、就近划片升入初中的制度,以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强化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初中(特别是农村初中)是当前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对初中进行重大改革,势在必行,而且近些年各地积累了些经验,予以总结,升华、推广,也切实可行。九年义务教育必然给我们的初中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