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青浦区一模语文试卷(附解答)

2012青浦区一模语文试卷(附解答)

ID:12484461

大小:9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7

2012青浦区一模语文试卷(附解答)_第1页
2012青浦区一模语文试卷(附解答)_第2页
2012青浦区一模语文试卷(附解答)_第3页
2012青浦区一模语文试卷(附解答)_第4页
2012青浦区一模语文试卷(附解答)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青浦区一模语文试卷(附解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青浦区2012届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2012.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答案请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予评分)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有数,就有美(有删改)翟墨(一)⑴“天生之物,无一无偶,无一齐者。”(刘大槐《论文偶记》)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这统一物的矛盾,常常体现为“二”、“四”、“六”、“八”之偶。⑵这“偶”,有时表现为中轴线两边的均衡对称。如合欢树的叶,蝴蝶的翅,人的耳目手足。鼻口虽为一,但仍然有左右鼻孔与上下唇齿之分。这“偶”,有时象征着相反相成的衬托

2、或对比: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会,前后相随。”《老子》)⑶“无独有偶”的观念几乎贯穿在各种艺术创造之中。北京紫禁城的建筑是以天安门--地安门为中轴左右对称的;中国古典小说章法中有正对,反对,有一卷中自为对,隔数十卷遥为对。中国的对联、诗词更讲究对仗,如有这么一副对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既对仗工整而又拆字为数,其构思之妙令人叹为观止!⑷这“偶”只是相对的,并非绝对平均的“一刀切”。薛雪《一瓢诗话》曰:“诗家最忌雷同,而大本领人偏多于雷同处见长。……惟其篇篇对峙,段段双峰,却又不异而异,同而不同,才是大本领,真超脱。

3、”⑸这“偶”推演到极致,便是中国宇宙观、美学观的高度概括:太极图与八卦。⑹《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图的阴阳“鱼”,八卦的阴阳“爻”,都是以“阴阳”这一基本范畴派生出种种对立因素的复杂交织与运动变化,成为中国艺术美学原理的认识基础。⑺在“偶”中,有一个不对称的偏正平衡。它构成一个最美的比率,那就是黄金比—1:0.618。实验证明,这个比率正同人在最愉快时的“信塔”胸电波高频与低频的比率相吻合。更有趣的是,葵花籽的巧妙排列,牵牛花藤的缠绕生长,自然界中许多美的生长曲线,都酷似数学上的对数螺旋线。而螺旋线的级数恰好相当于黄金率。(二

4、)⑻“凡一二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九,以见其极多。”(汪中《述学·释三九》)⑼在文艺作品中,对“三”颇为厚爱:画树画三棵,画人画三个。尤其是戏曲,《三打祝家庄》、《三顾茅庐》、《三气周瑜》⑽实际上,“三”既不是对“一”的完全重复,也不是对“一”的完全否定,在似乎重复中有微妙的进展;在好像倒退中却向更高的层次递升—换言之,“三”是事物螺旋形上升中的一个环节,波浪式发展中的一个波段,也是艺术布局或进程中一个美的单元。⑾正因如此,一切事物不仅可以“一分为二”,而且可以“一为三”。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空间有“上、中、下”,哲学范畴有“

5、一般、特殊、个别”......正确认识“三分法”,可以避免对“两分法”的片面理解,避免“非此即彼”地走极端。这便是美学里中和、含蓄之美的数字依据。⑿在文艺作品中还常用“五”、“七”、“九”表示多数或约数。其中,对“九”尤其青睐:九天九地、九流九派、九章九歌......其词之多,不可胜数!除了概示“极多”之外,还有自己独特的美学意义。“日中则移,月满则亏”。九,接近十而不到十,这是矛盾最尖锐、考验最严重、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把握住了九,就把握住了矛盾顶点前的最佳瞬间,就把握住了艺术魅力之所在。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9>10。因为10的绝对值虽然大于9,但作为“数”,它不过是

6、1的螺旋形复归,它所标志的瞬间和魅力已经开始从数的顶点跌落下来,像中而复斜的太阳、满而复亏的月亮了。⒀作为形式美的数学法则,除了太极八卦之外,还有一个九宫格。九宫,是八卦之宫——四方八达加上中央,合为九宫。西方称它为“魔方阵”。它横、直、斜的数字相加都是十五。根据数字的单双,可以创造出许多方形图案,同太极图式的圆形图案相伯仲。(三)⒁错综其数,参伍以变。数字的巧妙组合,可以产生层出不穷的审美情趣。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夜形黄沙道中》)之情,跃然纸上。“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7、”(欧阳修《少年游》)之思,牵人愁肠。“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之气,直冲云霄!......⒃是的。有数,就有美!1.作者介绍了“偶”的特点有:(每点不超过10个字)(2分)①均衡对称;②相反相成;③;④2.文中第⑶段引用对联的主要作用是文中说“‘无独有偶’的观念几乎贯穿在各种艺术创造之中”。请另外列举中国传统文化中两个体现“偶”的观念的例子。(共4分)3.在文中第⑽段空格处填写一个关联词语(2分)4.“九”除了概示“极多”之外,还有自己怎样独特的美学意义?(概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