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区园区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乌当区园区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ID:12491682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7

乌当区园区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_第1页
乌当区园区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_第2页
乌当区园区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_第3页
乌当区园区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_第4页
乌当区园区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乌当区园区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乌当区园区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农技服务,2007,24(7):112—113责任编辑冯卫责任校对时倩倩乌当区园区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廖文豪,秦忠群,周定敏,王飞(1.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贵州贵阳550018;2.贵阳学院,贵州贵阳550005)摘要通过分析乌当区的农业资源和农业科技发展现状,提出乌当区利用,开发,保护农业资源,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措施.关键词农业;资源;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421(2007)07—112—02贵州省贵阳市国家农

2、业科技园区位于贵阳市乌当区,地处黔中腹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山多坡陡,水土流失严重,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旱涝灾害频繁等条件成为当地农业发展难以逾越的硬性制约.但是,特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造就了当地丰富的生物资源,同时特殊地形落差,小气候,区域优势为当地多元化种植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资源概况1.1地理位置及气候资源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位于乌当区,地处贵阳丘原盆地北部,距贵阳市区约10km,交通便捷,信息交流速度快.地理位置为东经106.30~107.30,北纬25.55~26.33.园区有核心区6

3、66.67hm.,示范区3333.33hm,涉及6个乡镇.园区范围内年平均气温在13.5~15℃,高原性气候特点明显,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160fflin,其中43%的降雨量集中在6~7月份,降雨日数年平均174d,光,热,水同步,阴天多,光照偏少,雨水充沛,热量资源丰富,年≥10℃的积温为4226~4499℃,无霜期299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小区气候特点突出,适宜多种作物和植物生长,但是也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生产.1.2水土资源乌当区全区境内产生的天然径流总量为5.433亿m.,地下水年平

4、均产水量为1.897亿m,地表水总量为12.89亿m..地表水面积为1727.47hm,其中河流水面649.76hm,水库面积535.2hm,坑塘水面277.39hm,滩涂15.59hm2,沟渠217.5Ohm2;水工建筑物为32.03hm2,仅占地表水总面积的1.854%,这说明乌当区现有的水利基础设施还远远跟不上农业种植的需要.虽有1160mm的年平均降雨量,却还会出现季节性缺水,其原因一是生态环境薄弱,保水保土能力差,丰裕的降雨量反而加剧了水土的流失;二是水利基础设施较差,对蓄积和利用天然降水的能力不够,缺水

5、片区利用土地资源的能力很弱.乌当区土地总面积96490hrn2,其利用情况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乌当区仅望天田就有2363.20hm,旱地17693.20hm,占耕地总面积的66.61%;菜地为1423.76hm,占耕地总面积的4.73%.这说明了乌当区水利基础设施仍然很薄弱,土地利用率很低,产出率也相应较低,土地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高.另外,乌当区所利用的能体现一定经济效益的土地很少,园地仅为24O6.96hm,林地中有经济价值不高的灌木林15407.41hm,占林地总面积的37.99%;能作者简介廖文豪(198

6、0一),男,黎族,贵州晴隆人,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收稿日期2007—D5-30产生一定经济价值的苗圃仅为40.24hm,占林地总面积的0.1%.牧草地仅为1226.05hm,而未利用的荒草地却有7866.27hrn2,这说明了对人工牧草种植的忽视,使得当地畜牧业的发展严重滞缓.表1乌当区2002年农业用地情况统计1.3物流及信息技术资源乌当区紧连人口密集的贵阳市区,距贵阳市中心仅10km,距西南出海通道5km,距贵阳国际机场17km,十分有利于发展鲜,活,重,脆,嫩,高技术含量的农产品,经营农业产业具

7、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贵阳市2002年人口总数为341.2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6.58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45.88%,这一数字潜藏了巨大的市场容量.为乌当区及周边的几个郊区发展城郊农业,节假日休闲观光农业,高档次,高技术含量的农业等提供了优越的市场环境和区位优势.贵阳市是贵州省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境内有众多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是贵州省高级人才最密集的区域,同时,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等多家农业科研机构建24卷7期廖文豪等乌当区园区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ll3立多年,学科专业齐全,积累了大量的

8、人才和技术信息资源,为园区乃至贵阳市的农业技术发展创新,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提供了强大的后备支援和信息径流.2合理利用资源建设园区2.1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因地制宜布局农业产业贵州省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严重制约了贵州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为贵州农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一是光,热,水,同步的气候资源适宜发展多种作物;二是特定的地理环境也创造了特定的生物资源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